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無法減輕填海造陸對白海豚的影響 香港專家呼籲台灣即刻採取積極行動

無法減輕填海造陸對白海豚的影響 香港專家呼籲台灣即刻採取積極行動

撰文/王佳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校閱/Dr. Samuel Hung(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4月9日在環保署的邀請下來台演講,分享他十多年的白海豚研究心得與參與二十多項香港有關白海豚之環評經驗。他也在 2002年和台灣鯨豚研究團隊「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展開對台灣西岸白海豚的調查,參與2004年和2007年分別舉辦的「第一屆台灣海域中華白海豚保育研究工作會議」和「第二屆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國際保育研究工作會議」,並與17位台灣和國際海洋生物學者共同組成「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技術工作小組」(ETSSTAWG)國際顧問團,推動「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於2008年將台灣白海豚族群列為CR級(Critically Endangered)「極危」名單(僅次於「絕種」)。ETSSTAWG國際顧問團和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在近年積極呼籲政府劃設台灣白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

在環保署的演說中,洪家耀特別釐清台灣白海豚與香港白海豚種群處在截然不同的生存環境及保育狀況下︰由於珠江口河口範圍廣大,白海豚種群分佈範圍面積較廣闊,且數量達2,600條以上,是此物種在整個印太平洋分佈中數量最大的種群;而台灣由於河口範圍小,西部海岸過度開發以致食物資源匱乏,白海豚必須在各細小河口南北來回穿梭覓食,因此棲息範圍變得狹長,最新的研究更顯示數量遠低於100隻,是此物種數量最小的種群。因此任何西部海岸開發對牠們的未來生存都將帶來嚴重的影響。

洪家耀也分享在過去十多年來的各方努力下,香港政府部門、媒體與民眾對白海豚保育意識大幅提升,因此香港的環評機制已做到足夠的資訊公開,各開發案必須提出詳實的生態影響資料、減緩影響措施以及列明工程執行期間的環境監察計畫,特別是該案提出減緩措施的前提必須是「無可避免」或影響較輕微的開發。

洪家耀隨後又受田秋堇立委與媽祖魚保育聯盟之邀,在立法院召開台灣白海豚保育策略公聽會。會上邀集政府各部會提出現階段具體保育措施,農委會並承諾年底前將公告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範圍,未來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管制各項騷擾白海豚的開發行為。

不過,公聽會上洪家耀也說光是劃設保護區是不夠的,保護區的管理監察、持續研究追蹤白海豚的生存情況、環評的嚴格把關以及公眾教育,必須四管齊下、缺一不可。

洪家耀也強調:「國際上已清楚確認填海造陸工程對沿岸鯨豚的影響,將令牠們僅存的部份生境完全及永久消失,且沒有可行的減緩措施以減輕填海造陸的影響。」但會上工業局仍理直氣壯提出國光石化將「蓋一條隔離水道供白海豚迴游」的謬論、水利署則持續辯稱為供應國光石化和中科四期用水計畫興建的「大度攔河堰」對白海豚影響很小,顯見這些「強勢」行政單位在「開發前提下」對生態保育態度仍如此草率;反觀現場不斷強調「弱勢」、「依法行政」的保育與環境保護主管機關,如環保署聲稱對台灣白海豚研究資料仍不足,農委會則解釋劃設重要棲息範圍仍需時間協調。洪家耀因而忍不住大聲疾呼:「學術研究及專家討論已經相當充分,台灣白海豚現在已面臨關鍵時刻,台灣必須現在就對牠們的未來存活做出果斷的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