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首個南海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環保形勢嚴峻

首個南海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環保形勢嚴峻
2010-05-14
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05/14/content_19780829.htm

廣州5月13日電(記者王攀)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13日公布了《2009年南海區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這是中國第一次發布南海區環境質量公告。公告顯示,
2009年,南海區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為30750平方公裏,比2008年增加21.3%,整體環境保護形勢嚴峻。

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長李立新說:“我們期望通過《2009年南海區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的發布,讓各級政府與廣大公眾全面了解南海的海洋環境狀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促進南海海洋經濟發展,保護海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提供依據。”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長錢宏林說,監測公告顯示,南海區海域近岸水體營養鹽污染嚴重。2005年至2009年,南海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從11200平方公裏增加到30750平方公裏,嚴重污染海域面積則從1420平方公裏增加到5220平方公裏,污染海域面積顯著增加,水體中的主要污染物為營養鹽。

公告顯示,南海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以及江門、陽江和湛江等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

同時,近岸海域沉積物質量總體良好,部分貝類體內污染物殘留水平依然較高。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總量依然較大。銅等重金屬在珠江口海域的大氣輸入通量仍呈上升趨勢。海洋垃圾總體數量處于較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主要活動在珠江口區域的中華白海豚死亡數量創近年來新高,全年發現異常死亡22頭。公告表示,中華白海豚死因包括海上船只撞擊,水下爆破衝擊,漁網纏繞,環境惡化導致患病以及天氣惡劣導致幼體與母體分離等。

國家海洋局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質量與信息室主任董燕紅說:“可以說,過度的人類開發活動是導致白海豚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們正建議研究設立專門的保護航道,不讓漁船騷擾這些白海豚。”(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