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公視將播出《搶救白海豚》特輯

本文轉自我們的島Our Island網誌



【搶救白海豚】

採訪/撰稿:郭志榮
攝影:郭志榮、陳志昌
剪輯:陳志昌

在海上來回搜索、在岸上痴痴守候,一群人不斷尋找白海豚的縱影,終於白海豚現身海面。當台灣白海豚的命運,緊緊連結著台灣西海岸國土的變遷,搶救白海豚,等於一場守護國土的運動。許多人不斷加入,希望守住最後濕地,看見幸福的白海豚…

我們的島 節目
首播:2010-05-31(一) 22:00
重播:2010-06-05(六) 11:00

內容

中華白海豚又稱為印度太平洋駝背海豚,或名粉紅海豚,分佈在熱帶沿岸水域。2002年福爾摩沙鯨保育小組,確認台灣西岸有白海豚族群,做出正式觀察記錄,並且展開長期的海上調查。福爾摩沙鯨保育小組楊世主表示,白海豚的棲地,分佈在苗栗到嘉義,沿岸三公里內,各個河口,是白海豚母子出現最多的地方,數量約在70-200之間。

林務局則委託台大鯨豚研究室和生態攝影家林文吉,長期進行記錄調查,並且拍攝到白海豚族群,許多珍貴的生態畫面。針對白海豚的膚色分析,發現從幼年時期的灰色,到成年時期淺灰、到老年時期的白色、粉紅色,六段成長期體色變化相當多樣。

成功大學鯨豚研究中心,長期進行白海豚棲息水域調查,2005年在台南海邊,拾獲白海豚死亡標本,進一步理解白海豚的身體構造。王建平教授表示,國內目前有五具白海豚死亡標本,對白海豚的生理現象、病理分析、食源種類,甚至完整的洄游習性,都有待進一步的瞭解。

根據不同研究單位的調查,顯示白海豚族群瀕臨滅絕危機,仿如才剛發現就是消失時刻。2006年,福爾摩沙鯨保育小組成員楊世主等人,面對白海豚生存危機,開始對外尋求援助。當時環保團體極力阻擋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等破壞海岸區域的開發案,得知開發海域內,白海豚面臨滅絕危機,決心要幫白海豚請命,台灣蠻野心足協會文魯彬律師,甚至設法籌款,支持白海豚調查研究。

根據調查分析,白海豚的生存,有著五大危機,分別是棲地消失、河口淡水注入減少、漁具誤纏、污染排放、以及水下噪音等問題,其中生存棲地不斷開發,成為最大威脅。循著白海豚生存分佈圖來看,苗栗的通宵火力發電廠、台中火力發電廠、彰濱工業區開發、計劃中的國光石化,以及中科的污水排放,再加上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白海豚的生存棲地,已經被破壞殆盡,到了最危急時刻。媽祖魚保育聯盟陳秉亨甚至以過五關,來形容巡游西海岸的白海豚,面對海岸的處處開發污染。

2007年,福爾摩沙鯨保育小組進一步研判,生存在台灣西岸的白海豚,應該是獨立族群,有別於中華白海豚,應該命名為台灣白海豚,許多環保團體為了搶救白海豚,合組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加入搶救行列。媽祖魚保育聯盟陳秉亨表示,命名為媽祖魚,除了白海豚出現的時刻,約在農曆三月媽祖聖誕之時,也希望連結媽祖信仰,讓更多人關心白海豚。甚至連續幾年,製作白海豚花車,加入大甲媽祖繞境活動,就是要讓台灣社會知道,國土發生危機。

對漁民而言,白海豚是很久前就存在的海洋生物,幾十年前的數量,並沒有這麼稀少。雲林台子村莊船長回憶二十年前,曾經一次看過五十多隻,他說白海豚不怕人,常常會游到船邊觀望,樣子真的很可愛。

近年來,莊船長協助學者進行白海豚調查。成大鯨豚中心的王建平教授,針對白海豚棲地,進行海域資源調查,發現白海豚喜歡吃的石首魚科等食物來源,近年來有匱乏現象。他們以一天前往外傘頂洲的海域調查,一個小時的下網捕撈,分析捕獲魚類,完全沒有白海豚喜歡吃的石首魚科,缺乏食源,白海豚族群當然不會增加。

對於魚類資源的缺乏,長期在海上捕魚的莊船長感受最深,他直指工業區的開發、污染,造成魚類減少和洄游路線的中斷。當魚類沿岸南下,繞過彰濱工業區就必須往外海游,造成近岸無魚,連帶白海豚也缺乏食源,族群開始減少。

2009年9月25日,一頭白海豚在苗栗新埔漁港附近擱淺,經過病理解剖,發現白海豚有長期空腹的跡象,間接證實白海豚棲地食源缺乏的問題。其實,海中的白海豚,如同一個生物指標,牠不會吃光魚類,反而是數量增加,才表示海裡的漁業資源豐沛。莊船長說,以前白海豚多,魚類也多,都是海岸開發,讓魚類和白海豚跟著消失。

迷人的白海豚,在蔚藍的海洋上起伏,當我們瞭解牠越多,才知道牠過得並不快樂。

瞭解了白海豚的悲傷,更多的搶救行動被發起,直到2008年8月,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將台灣白海豚列入野生動物紅皮書的「極危」等級,白海豚保育成為國際關注事件。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提出警告,台灣白海豚列入國際瀕危物種紅皮書,政府不能等閒視之,因為世界都重視瀕危物種的保育工作。農委會負責動物保育工作,面臨國內保護白海豚的要求和攸關國家聲譽的國際關注,也展開因應行動,思考劃設保育區。

但是,大城濕地的國光石化開發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舊全力推動,面對白海豚棲地破壞的議題,甚至想出引誘海豚過通道的對策。在國光石化白海豚專案報告會議中,開發單位引用學者研究表示,白海豚熱區在嘉義、苗栗南北二端,中部只是經過區域,計畫用食物引誘白海豚,經過工業區的海域通道。

這種先破壞自然棲地,再訓練野生動物適應的作法,成為生態保育的荒謬思考,引起環保團體強烈不滿。開發單位引用的研究結論,倒底是不是正確客觀?媽祖魚保育聯盟陳秉亨表示,訓練白海豚通過通道,可能還沒實驗成功,就全部死光光。台灣蠻野心足協會文魯彬律師則氣憤的說,開發單位錯誤引用,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沒有出面說明事實。

接受開發單位委託,進行白海豚調查的台大鯨豚研究室周蓮香教授表示,根據研究,中華白海豚約有90多頭,這麼小的族群,對人類活動所造成的衝擊,特別的敏感。目前委託研究尚未完成最後結論,作為一位鯨豚研究者,她尊重科學事實,如果開發依舊進行,在保護鯨豚的思考下,只能盡力尋求最後補救方式,也希望能早日建立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區。

面對白海豚的生存爭議,各種研究數據有不同的解讀,立委田秋堇在白海豚公聽會上表示,國際說白海豚瀕危,政府還說不清楚,既然不瞭解,就應該停止開發先做調查,沒有一邊調查一邊開發的道理。

但是西部海岸的開發壓力,並沒有因為白海豚的生存危機,而停下開發腳步,反而是更多開發不斷增加,不只國光石化的開發案,包括大煉鋼廠、中科四期廢水排放、台中火力發電廠擴建等等,更多的開發案在西部海岸快速展開,根本不管白海豚的生存危機。

面對政府一意開發,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自行製作台灣白海豚保育影片,希望引起更多人關心。在網路上流傳的影片,獲得高度關注,他們希望所有人都能看見,這群生活在台灣西海岸的粉紅海豚,瞭解牠們的生存危機,幫助牠們存活下去。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長期關心西部海岸生態問題,長期研究彰濱大杓鷸生態,知道工業開發對物種的危害,當他知道海上的白海豚,也是濕地破壞的受害物種,於是開始像苦行僧般,不斷參與破壞環境的抗議行動,保護海岸國土,搶救白海豚。他表示,從鳥類到白海豚,都是環境指標,他無法忍受,因為工業開發,讓物種消失,未來所有物種,都變成影像裡的懷念。

面對政府全力推動國光石化,破壞西部海岸濕地的最後淨土,蔡嘉陽發起全民募款,購賣濕地的環境信託運動,希望從政府與財團手上,搶救屬於人民與生態的珍貴濕地。蔡嘉陽表示,募款信託如同全民公投,表達全民對土地之愛,更多人的加入,買下土地信託公益,能讓政府知道,國土不能為財團無盡開發,必須為物種與人民留下生活場域。

搶救白海豚,隨著議題深化,已經不是單純的物種保育行動,而是連帶關心國土安全的環境議題,守護這片美麗土地上,所有生存的物種,以及自然和諧的生活。

隨著白海豚議題的擴散,更多的人加入搶救白海豚的行動,才發現在追尋與抗爭的過程中,白海豚有如一面明鏡,沉默的、明亮的,映照著每個人的心靈,對於物種的愛心,還有對於土地的愛惜。

那麼,看見白海豚了嗎?牠在蔚藍的海上,也在我們反省的心裡。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誓師養護地球 為白海豚而戰

誓師養護地球 為白海豚而戰
http://e-info.org.tw/node/55909

作者:陳章波(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當前地球籠罩在全球氣候升溫、極端氣候變化無常之危機衝擊下。危機就是轉機,有了反省,才能夠有正確的行動。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也是人類永續的生存之道,它是由三個自然科學(演化學、生態學及分類學)架構出來的一門社會學。為了挽救基因的消失、阻擋物種滅絕、生態體系劣化,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地球高峰會議,多國領袖先後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其三大目標為:(一)保育生物多樣性;(二)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之組成成分;(三)公平合理地分享利用遺傳多樣性所產生的利益。

台灣在2001年通過《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生物多樣性總算在台灣生根立足;有了尊重生命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新局面。

養活眾生命的地球

整個太陽系在137億年前由一次大爆炸而形成,在70~137億年前之間,光能與物質之間可以互換,55億年前物質開始凝聚形成地球,地球上直到 35億年前才開始出現生命。地球在生命尚未出現之前,環境的變遷受制於物理化學之自然力,生命出現後,開始出現另外一個力量:生命力,影響著大地及生物之間的關係,包含生存本能、多子多孫、適者生存等天擇的力量。400萬年前人類開始出現在地球上。人類出現後,增加了人的意志力在影響著整個地球的運作。

生態系統的全面觀-生命中心

人類在自然環境中所面對的生存大事,主要有三:飲食、男女、安全。首先,要學會自大地取得食物填飽肚子才得以活下去,並累積資財才得以繁衍下一代;要學習建造安全的生活環境,除透過兵戎保護生存所需的土地之外,對不可預期的自然災害所造成生活上的不安全感與恐懼感,便透過祭祀的過程來獲得心靈上的安定與慰藉。

生態系是整體的,也是複雜多變的。如果以整體來看,難以看清楚生態系的複雜網絡關係,所以需要進行切割,切成許多細小的部份,才容易瞭解並看清楚生態系統的運作原理(圖一)。依據這樣的方式,可看出生態系統有五個「流」,其中之一就是太陽、風這類的「能量流」;岩石、樹木這些材料的循環叫做「物質流」;而風吹、春夏秋冬...等一大堆的訊息流動稱之為「資訊流」;大自然就是這三個流在運作。人進入自然之後,又加了兩個流,「鈔票流」及「選票流」。我們人類就是利用「鈔票流」與 「選票流」來運作自然界的「能量流」、「物質流」與「資訊流」;一旦用過頭了,環境就會遭殃,用得恰當,環境就會很好。「選票流」就是共識,大家用投票的方法取得做何事的共識。專注前面三個流的人為生態學者,後兩個流的為社會學者;可惜雙方很少有交流,然而,這五個流一起看,才會看懂自然與社會是如何地運作才得以永續。人類的能耐就是能夠讀懂大自然,大自然是無字天書,但是自然並不會騙人,人的訊息交流過程中是會騙人的。

人類與地球相處之道,有三個思考中心,一個是人類中心,一切以人類存在為至高的思索,常常會造成無節制的利用地球資源。另一個是生態中心,當人們有了反省以後,就又過度的以生態保育為主,而忽略了人類生存的必要性。因此中和之道就是提倡生命中心。人類是生命的一環,而生命是架構在地球的支撐之上。人類為了生存一定要用到其他的生物,如何保障物種的生存權,在地族群的繼存而只犧牲少量的個體。這才是健全的、對待地球與生物多樣性應有的照顧。


圖一、地球的生態系是整體的,養出包括人類等多樣的生物。由自然元件之間的互動、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係,可以歸納出五個流:自然界的「能量流」、「物質流」、「資訊流」,以及人類創造出的「鈔票流」與「選票流」,共同運作、影響著這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複雜網絡。

貪婪-演化的包袱

人類跟所有的生物是一脈相承的。演化學者就強調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人身體上有魚的痕跡,我們的手臂是從魚的鰭演化來的,我們中耳的三塊小聽骨也是來自鯊魚等魚類的鰓弧而來。總之我們與所有的生命都本是同根生,因而有歷史上物種演化的包袱。

在歷史過程中,我們有一些演化過程中不完備的地方,就造成今日我們很多人的不幸。遠古個體經常有一餐沒一餐的,所以有機會就會貪婪地多吃一些,並趕快以脂肪儲存下來,以便幾餐沒得吃時,可以消耗掉脂肪活下來,因而演化出叫做儉約基因型機制,同時也反映在大家都喜歡吃肉脂肪,可是我們現在社會的生活,每天都可以吃大餐,所以脂肪就太多了,造成一大堆的毛病。

這種貪婪成為一切文化的基石。現在由於人類對環境與資源的貪婪破壞和濫用,使得大自然不再協調,目前已處於由人類造成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階段,如果依照目前的情況繼續下去,地球未來將不再會有生命的存在,E. O. Wilson將之稱為「荒生期」。

下一步?

其實貪婪是動物的本質,人要有教養,心無物欲,才能不為物所役,環境就有了保全。許多人已經體認到:「人類是終極的悲劇性物種,因為他已學習、領悟到:當人類不存在地球上時,地球會存在得更好。」,因而改變行為來照顧地球。

有了這一方面的認識以後,我們就可以討論下一步該怎麼辦。先求個人的生存,要先瞭解人的基本需求,飲食、男女、安全之外,要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認定,要能夠活得很快樂、自在,就要處處像個人、不受牽制,絕對不受到現有廣告超級消費的吸引,而造成從飽食到暴食的行為,要學會照顧自己存活的基本環境面,更要好好照顧大地;也就是說,要有愛心、要利益眾生。生活在台灣的白海豚能否存續正反映了我們的覺醒與有力的行動。

台灣西海岸白海豚之命運



生活在台灣的白海豚是獨立的族群,只剩近100隻,分佈於台南縣將軍漁港到苗菓縣龍鳳漁港之間,離岸約3~5公里的近岸海域。匯入台灣西海岸的河流不大,河口所能提供的食物不足,所以牠們要在各個河口游動來覓食,因而牠們比香港的白海豚來得瘦;加上海域又有工業發展及眾多污染,牠們更容易受到危害,所以牠需要比香港海域更嚴格的措施才得以保護。

2008年8月台灣的白海豚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鯨豚專家小組列入野生動物紅皮書中的「極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僅次於「絕種」。牠們能否活下去,懸在我們大家的手裡。

香港政府很明確的制定了「香港中華白海豚護理計劃」,「讓白海豚繼續以香港水域作為活動範圍的一部份」,也就是認同了白海豚的生存權,並且四管齊下:管理、公眾教育、研究、跨境合作,以確保牠們不在水域消失。香港人能,台灣人做不到嗎?

以下七點建議:



(1)要詳加研究、要瞭解牠的生活史、生境的需求。希望各單位多支付經費。

(2)林務局要儘速劃設保護區,保護區要涵蓋育兒區、攝食區及移動廊道。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工作小組(簡稱ETSSTAWG)已經建議了「應優先保護棲地(Priority Habitat)」,我們就應該將那些區域按照野保法劃成「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而至少兩個分布熱點及之間的移動廊道,要劃成保護區。

(3)環保署應加強海域污染的防止及海域的淨化。

(4)漁業署一定要加強海域生產力的維護與增產,像投放人工魚礁,甚至必要時可考量用施肥的方式來增加海域的生產力。

(5)關於開發,應以台灣永續發展為主要考量的全贏策略。白海豚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如果白海豚不能夠活下來,就表示沒有達到雙贏;開發單位提出的開發案就是不可執行的。一定要中華白海豚能夠活下來,這樣的開發計劃才是可以通過的。

(6)要加強與大陸及國際間的互動。白海豚已經是國際間的焦點物種,我們稍有不慎便成為國際的箭靶。

(7)保育是道德的行為,一定要加強教育的宣導,以提昇全國的道德水準。

大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我們讓牠不能生存,我們也就難以得到足夠的生命根基。在全球氣候變遷之下,我們繼續的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繼續的破壞地球,把生命之母給糟蹋了,我們也是自掘墳墓,這都是不應該有的生存態度。

※ 本文原刊於《玉山週報》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全民來認股 為白海豚安家

全民來認股 為白海豚安家
2010/5/25
生命力新聞
http://www.newstory.info/2010/05/%E5%85%A8%E6%B0%91%E4%BE%86%E8%AA%8D%E8%82%A1-%E7%82%BA%E7%99%BD%E6%B5%B7%E8%B1%9A%E5%AE%89%E5%AE%B6.html


國光石化建地位於彰化縣與雲林縣交界的濁水溪口,破壞白海豚的棲地。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


【記者鄧家齊/台北報導】國光石化開發案在彰化縣濁水溪口濕地填海造陸,讓地為白海豚的棲息地,開發案使牠們的生命受到威脅。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白海豚別名為媽祖魚),發起台灣首宗環境信託,以全民認股的方式,還白海豚一個家。

台灣生態學會專案秘書甘宸宜指出,白海豚生活在台灣西岸的淺水海域與河口,從台南縣將軍漁港到苗栗縣龍鳳漁港之間,生存條件必須在離岸三至五公里的近岸海域,水深最多二十五公尺的地方。國光石化輕油裂解廠在彰化縣濁水溪口海域填海造陸超過四千公頃的工業區,讓沙泥堆積在河口處,作為白海豚食糧的海洋生物,也會在該處消失,使白海豚失去了賴以為生的近岸地區。一旦填海造陸,海岸線也無法復原。


白海豚母子。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

「政府可以賣給財團,同樣可以賣給民間團體。」甘宸宜表示,信託以每股一百一十九元向政府購買,「一一九」是因為國光石化以每股一百元購買,為表示誠意價錢也要提高,另外也指出白海豚的生存環境已經情況很危急,需要救助。此信託先以二十公頃為目標,在國光石化其中一段買下,作為防線。以二O一O年六月作為信託的期限,也是由於國光石化向政府提出申請書,也是訂在六月。


環境信託希望買下國光石化計畫中一段(藍色),以達到阻止計劃,信託分十個區域,每區域20萬股(20萬平方公尺)。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

甘宸宜說:「很多人誤以為這個環境信託是詐騙集團,認股就要立即付款。」她指出,現階段收集認股意願書,六月的時候統一告訴政府有多少人願意認購了,要買這塊地,再等政府審核,通過後才需要匯款。

甘宸宜強調,一萬個人一元的力量是大於一人一萬元的力量,這樣子環境信託才能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也是一條讓環境能夠永續經營的方法。所以這次的信託,每個人最多只可認購一萬股。

根據環境資源中心對環境信託的解釋,為透過一些方法和機制,使「環境」不只交由政府或私人所掌握,還可以交由民間組織來管理──將「環境」託付給值得信賴的民間組織。

至於台灣商業開發案為什麼都擠到海岸去,多與濕地重疊?甘宸宜則認為是海岸土地價格較低,取得土地相對容易。不過填海造地使沿海以捕魚為生的漁民,都失去工作,還沒創造就業機會,已經讓很多人失業了。


A排是台灣西岸的白海豚,B排是廈門九龍江口,C排是香港珠江口。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


台灣白海豚是珍貴稀有的,即使中國南海地區也有白海豚,甘宸宜說:「台灣白海豚在幼兒時間是灰色的,長大一點會變淡佈滿藍灰色斑點,成年後全身轉為粉紅色,但在背鮨上仍有明顯斑點,其他地區的白海豚,則沒有斑點。」她指出台灣白海豚與其他地區是有所不同,與中國對岸的族群也是分開,沒有交集的。在一九九二年以前,沒有人知道台灣有白海豚,以為是過境而已。

白海豚在台灣族群數量不到一百隻,於二OO八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鯨豚專家列為野生動物紅皮書的極危等級(CR,Critically Endangered),僅次於「絕種」,甘宸宜說:「即使是熊貓,也還沒到極危等級。」

【特稿】拯救白海豚 缺政府就不行!

【特稿】拯救白海豚 缺政府就不行!
2010年5月24日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55734



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到底台灣人民拯救白海豚行動,能不能成功?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以近日民眾認股的行動以及媒體報導情況,表示樂觀。但她也表示,政府的決心很重要,補助休漁、污染源總量管制,需要政府決心。

目前白海豚面臨最嚴重的威脅,就是食物來源不足,餓得「前胸貼後背」,看得到鰭骨。她說,連漁民都表示捕不到魚!在這種情況下,漁民便可能祭出「終絕漁具」,例如雙底拖網漁船,如此一來,便形成漁產滅絕不二法門,刮掉所有海洋生物,未來復育更困難。

「與其花大錢蓋大度攔河堰,不如把錢用在讓漁民休漁的補助」。施月英說彰化一帶因含沙量大的原因,人工魚礁的設置效果不大,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漁,讓魚源逐漸回復。

其次,污染的版圖擴大,導致白海豚更形「少子化」。沿海最直接的污染源來自彰濱工業區以及濁水溪口的六輕;內陸則有和美一帶的家庭電鍍廠、台中工業區以及中科一、二期。彰濱工業區成立時原本期待將和美的家庭電鍍廠移入,以利管理;實際上,至今仍未能將這些工廠遷入,這些鍍工廠無法可管。另外,這些工廠雖都符合管制標準,但因政府未實施總量管制,不斷合法排出的廢水,使得白海豚無法承受。

最後,「不能再填海造陸了!」施月英表示關鍵點在於政府的作為。

即使白海豚已經面對這麼嚴苛的生存條件,民間也如火如荼透過信託方式展開拯救白海豚行動,行政院長吳敦義仍誇下海口,「預言」6月要讓國光石化通過環評,再添一筆污染源。而國光石化頻頻向行政部門招手,卻隻字不提環評書令專家委員不安的重重疑點、衍生的環境生態壓力要如何解決。在政府與企業聯手染指彰化海岸下,難怪民間團體要買溼地自己做主了!

人民的力量集結了,政府的決心是什麼?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百米油污帶現海域

百米油污帶現海域
2010-05-20
星島日報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0-05-20/china1274342661d2500043.html

深圳西部海域銅鼓航道往香港方向19日出現數百米長油污帶,過路船員緊急向深圳海事局報告。經查,油污被認定為輕質油,懷疑小型船舶燃油洩漏,清污公司船隻趕到密切關注油帶,海事人員表示,輕質油對附近海洋環境影響不大。

據《南方都市報》20日報道,油污在航道上一塊塊的,有大有小,面積很難估計出來,但走了大約數百米,沿途航道上均發現油污,所以他懷疑是有船隻漏油,或者有船隻亂排廢油。西部海域原本有很多野生動物,但正因為有污染,所以包括白海豚等動物很少看見了。深圳海事局有關人士表示,幸好是輕質油,總量有限,揮發性強,對海洋污染不大。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人民集資買下濁水溪濕地吧

人民集資買下濁水溪濕地吧
2010年05月17日
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518095/IssueID/20100517

(陳吉仲 陳文雄)

最近台北市202兵工廠濕地是否適合國家生技園區的開發引起了大眾的注意,同時媒體卻報導國光石化業者埋怨環境評估拖大久,導致未來的建造成本大增。國光石化若設廠後對彰化西岸重要濕地影響達4,000公頃以上,這更應值得關切。站在一個經濟學者的角度,我們希望從國光石化若設廠後,對環境所造成負面外部效果之損失整理給政府及大眾,讓大家了解在國民所得高達1萬8,000美元的台灣是否還需要國光石化設廠。

首先就國光石化溫室氣體的排放數量而言,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可高達1,100萬至1,6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之當量,若以每公噸50美元的減讓成本計算,國光石化的溫室氣體減讓成本每年就要高達176億元至256億元。假設以較寬鬆的標準來看台灣未來的溫室氣體減讓,如承諾將目前(如2008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數量減回2000年的水準,大約是要減讓5,000萬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數量,那國光石化一家廠商一年的排放數量就佔了近1/3。這完全和目前政府所強調的節能減碳是背道而馳。

再來了解國光石化設廠後對中部地區的生態及環境影響而言,根據國光石化所委託的評估報告中,未來中華白海豚若因其設廠而導致生存環境受影響時,全台灣民眾每年願意支付近60億元的代價來保護中華白海豚,至於彰化沿岸濕地亦有高達每年58億元的金額來持續保育這片西岸重要濕地。

恐難再吃新鮮海產

由每年120億元的民眾願付價值就可了解,為何彰化環保聯盟所推出環境信託基金這麼受到國內民眾熱烈支持。

接著就國光石化設廠後對當地農漁業的影響,眾所皆知,彰化及雲林是國內最重要的蔬菜及水果的生產及運輸地區,國光石化設廠後的空氣和水質的污染將進一步造成國內最重要的蔬菜及水果產業的品質受到影響。根據國內外農業經濟的期刊分析,一般民眾願意支付比市場價格多10%至15%的代價來購買更安全的農產品,若以此標準所計算彰化及雲林兩地區因國光石化設廠的農產品損失每年至少高達43億元。彰化芳苑及王功的海產是全台灣有名,當國光石化設廠後的當地漁業將會產生嚴重的衝擊,消費者可能無法再吃到新鮮的海鮮產品,上了年紀的漁民又要如何的轉業。

健康損失難以承受

最後,或許我們不在乎所謂的生態及環境的重要,但是至少我們要在乎我們的健康,台大詹長權教授的調查分析指出,雲林麥寮的台塑六輕設廠,已造成該地區附近5個鄉鎮區罹患癌症的機率和同樣社經背景及生活型態的人多了8成。若以此標準來檢視國光石化,只針對彰化的大城、二林、芳苑及竹塘4個鄉鎮,以其所評估的死亡人數,乘上每人的人命代價(已發表的國際期刊指出我們的人命代價是500萬元),就高達60億元,由於國光石化設廠所可能影響的範圍包含了彰化及雲林等鄰近地區,那國光石化設廠後所造成對中部地區的民眾之健康影響和損失將是難以承受的代價。這還未包括對水資源等方面的影響,然而僅從這些數字已明顯的說明國光石化不應在國內設廠。

最後,若您認為我們不需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而政府和財團又執意要在彰化海岸開發破壞台灣母親之河濁水溪口4,000公頃的濕地,我們人民可以集體行動,讓我們大家一起買下彰化這一塊重要的濕地,留下台灣永續發展的未來。

陳吉仲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文雄為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特聘教授

珠江口遭重污染 海豚死亡數增高

珠江口遭重污染 海豚死亡數增高
2010-05-14
星島日報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0-05-14/china1273825296d2487931.html


■ 白海豚物種珍貴,被譽為「水上大熊貓」。圖為小學生在珠海首屆中國海洋博覽會上拍攝白海豚模型。新華社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13日發布南海區海洋環境品質公報,目前,珠江口生態監控區的生態系統已處於不健康狀態,深圳灣附近海域受活性磷酸鹽污染最嚴重,部分水體底層溶解氧含量偏低。

而中華白海豚的死亡數量也創近年來新高,全年發現異常死亡二十二頭。

據《廣州日報》14日報道,海豚死亡原因包括海上船隻撞擊,水下爆破衝擊,漁網纏繞,環境惡化導致患病以及天氣惡劣導致幼體與母體分離等。

珠江口局部海域貝類體內鎘的殘留水準超第一類海洋生物品質標準,部分海域貝類受到鉛的污染,其中個別監測站位貝類體內鉛的殘留水準超第三類海洋生物品質標準。

此外,專家表示,珠江口目前的水質狀況不適宜建海邊浴場或親水場。

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南海污染重 白海豚年死22頭

南海污染重 白海豚年死22頭
2010-5-14
大公網
http://www.takungpao.com/news/10/05/14/images_0706-1257447.htm


圖:南海污染,嚴重影響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網絡圖片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13日公布了《2009年南海區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公告顯示,2009年,南海區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為30750平方公里,比2008年增加21.3%,整體環境保護形勢嚴峻。由於人類活動頻繁,中華白海豚死亡數量創近年來新高,全年發現異常死亡22頭。\本報記者 袁秀賢

【本報廣州十三日電】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長錢宏林表示,南海區嚴重污染海域面積呈上升趨勢,其中嚴重污染海域面積達5220平方公里,四年間增加二倍多至3800平方公里。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以及江門、陽江、湛江和欽州等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排海污染物超百萬噸

在對主要入海污染物的監測中發現,70.5%的監測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總量依然較大,其中珠江攜帶入海的污染物佔據絕大部分。2009年,南海區實施污染物入海總量監測的主要河流10條,監測結果顯示,全年由入海河流排海的化學需氧量、石油類、重金屬(銅、鉛、鋅、鎘、汞)和砷等主要污染物總量為約111萬噸。

珠江口生態監控區生態系統處於不健康狀態。水體富營養化嚴重,83%站位無機氮含量超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深圳灣附近海域受活性磷酸鹽污染嚴重。中華白海豚死亡數量創近年來新高,全年發現異常死亡22頭,死因包括海上船隻撞擊、水下爆破衝擊、漁網纏繞,環境惡化導致患病以及天氣惡劣導致幼體與母體分離等。

海洋環境災害方面,2009年,南海區共發現赤潮8次,累計面積約391.3平方公里,與上年相比,赤潮發現次數相同,但累計面積升高。海岸侵蝕整體情況趨於好轉,南海濱海地區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狀況基本穩定。

首個南海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環保形勢嚴峻

首個南海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環保形勢嚴峻
2010-05-14
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05/14/content_19780829.htm

廣州5月13日電(記者王攀)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13日公布了《2009年南海區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這是中國第一次發布南海區環境質量公告。公告顯示,
2009年,南海區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為30750平方公裏,比2008年增加21.3%,整體環境保護形勢嚴峻。

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長李立新說:“我們期望通過《2009年南海區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的發布,讓各級政府與廣大公眾全面了解南海的海洋環境狀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促進南海海洋經濟發展,保護海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提供依據。”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長錢宏林說,監測公告顯示,南海區海域近岸水體營養鹽污染嚴重。2005年至2009年,南海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從11200平方公裏增加到30750平方公裏,嚴重污染海域面積則從1420平方公裏增加到5220平方公裏,污染海域面積顯著增加,水體中的主要污染物為營養鹽。

公告顯示,南海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以及江門、陽江和湛江等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

同時,近岸海域沉積物質量總體良好,部分貝類體內污染物殘留水平依然較高。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總量依然較大。銅等重金屬在珠江口海域的大氣輸入通量仍呈上升趨勢。海洋垃圾總體數量處于較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主要活動在珠江口區域的中華白海豚死亡數量創近年來新高,全年發現異常死亡22頭。公告表示,中華白海豚死因包括海上船只撞擊,水下爆破衝擊,漁網纏繞,環境惡化導致患病以及天氣惡劣導致幼體與母體分離等。

國家海洋局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質量與信息室主任董燕紅說:“可以說,過度的人類開發活動是導致白海豚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們正建議研究設立專門的保護航道,不讓漁船騷擾這些白海豚。”(完)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三娘灣中華白海豚6年新增至少10名“新成員”

三娘灣中華白海豚6年新增至少10名“新成員”
2010年05月12日
來源:新華網廣西頻道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05/12/content_19762472.htm

新華網廣西頻道5月12日電(記者程群)北京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教授、被譽為“中國大熊貓之父”的著名動物學家潘文石11日在廣西對外宣布,根據北京大學欽州灣中華白海豚研究基地監測數據顯示,從2004年至2010年間,廣西欽州三娘灣共新增了10至12只新出生的中華白海豚。

潘文石介紹,中華白海豚的老年個體身上完全是白色,沒有黑斑或只有極少黑斑,而且皮膚已經開始有皺紋,這樣的海豚在整個三娘灣的種群裏只佔1%到2%。其他的都是小海豚和年輕的海豚,在這幾年,年年都發現有新的小海豚出現。

潘文石說:“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三娘灣的中華白海豚是一個年輕健康的群體。我建立一個統計模型,這個統計模型告訴我們,現在欽州灣有120只至130只海豚。”

潘文石介紹,由于雌性中華白海豚每3年才能生育一只小海豚,同時小海豚的存活概率在20%左右,所以在6年時間裏新增近12只中華白海豚是個驕人的成績。“有了北部灣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有了欽州市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才有如此多的中華白海豚棲息于此,這裏是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最後一道防線。”他說。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范圍內瀕危的一類海洋生物,也是中國海洋鯨豚中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和淡水的白鰭豚、陸上的大熊貓、華南虎等都屬同一保護級別。廣西欽州三娘灣海域水質優良,海產資源極為豐富,是中華白海豚世代棲息地之一,被譽為“中華白海豚的故鄉”。(完)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濁水溪出代誌 中部樂團共同搶救白海豚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說明:
為土地、為後代子孫開啟一個希望,敬請踴躍支持「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行動!

表演場次:
5/18 弘光科技大學

5/22 暨南大學
5/26 大葉大學
5/29 師大公園
6/02 中興大學
6/03 靜宜大學
6/08 東海大學
樂團介紹請按此

濁水溪出代誌 中部樂團共同搶救白海豚

2010/05/10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MAIN_ID=386&f_SUB_ID=3974&f_ART_ID=247488
聯合新聞網

隨輯附贈的相思寮秋收稻穀,邀請購買合輯之民眾共同「孵芽」。張馨方/攝影


《鯤島起義2-濁水溪出代誌》合輯封面為嶺東科技大學林明華所設計。張馨方/攝影

【靜宜大傳系/靜報記者張馨方/台中報導】

「濁水溪出代誌,濁水溪咧生氣,濁水溪咧破病,濁水溪要報冤仇…」中部農運樂團「農村武裝青年」唱出了土地關懷者們的心聲。由台灣中部 15個樂團聯合發行的《鯤島起義2-濁水溪出代誌》合輯,句句歌詞透露出對於台灣土地受開發而不滿的憤怒。

位於台灣中部的濁水溪流域,自海口興建彰濱工業區以後,自來水公司為了工業用水,大量抽取彰化縣二林鎮之水源,造成二林鎮居民無水可用,擷取濁水溪之水,天然流域開始遭受破壞。台灣電力公司的「八輕」計畫(又稱「國光石化」投資案),預計利用填海造陸方式在彰化沿海地區設立發電廠,引起了汙染濁水溪流域之虞。富有「台灣媽祖魚」之美名的白海豚,族群數量已不滿百隻,濁水溪一旦遭受汙染,將影響到生活於此地瀕臨絕種的白海豚。

《鯤島起義2-濁水溪出代誌》合輯主題為濁水溪的汙染問題,隨輯附贈一包來自彰化二林相思寮的秋收稻穀,邀請購買合輯之民眾共同「孵芽」,並思考未來工業區遍佈,食用的米都將出現污染的問題。

「鯤島起義」系列合輯的出發點是把音樂和當前的社會議題連結。「鯤」為古代一種壯大的魚種,台灣島四面環海,形狀似魚,故台灣曾有「鯤島」之稱,「鯤島起義」首張合輯於去年發行,當時主題為發揚人權宣言。

比起首張合輯,今年有更多來自台灣中區樂團連同台中教育大學、中興大學、靜宜大學、大葉大學、嶺東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僑光科技大學等中部地區大專院校的學生樂團,共同參與第二張合輯製作,共同關懷即將滅絕的白海豚。參與製作的靜宜大學的大風吹樂團之主唱賴宏欣說:「我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彰化人,對於這次合輯關懷的主題『中科』其實蠻有感觸的,發行這張合輯不但能夠宣傳自己的歌,還能呼籲大家重視支持家鄉的農業環境,自己也覺得很高興。」

參與這次合輯的樂團除了在中部各大專院校進行演出之外,本月廿九日也將於台北師大公園演出,當日參與的民眾可在現場「認股白海豚」。由彰化環保聯盟、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多個環保團體,共同發起之「全民認股,守護白海豚」行動,只要花119元購買濁水溪口的一平方公尺濕地,累積至初期目標200萬股,即可以透過全民力量,將國光石化預定開發的土地購回。

出版這系列專輯的負責人老諾表示,創作「鯤島起義」合輯之意,是希望替保有講述社會議題的中部樂團發揮搖滾樂的本質,不以追求樂團知名度和利益為導向,純粹因為對社會問題的憤怒心情,唱出搖滾精神。《鯤島起義2-濁水溪出代誌》前200張合輯之收入,也將全額捐贈彰化縣環保聯盟。

請不要讓白海豚笑台灣黑

請不要讓白海豚笑台灣黑

王俊秀

認股搶救白海豚(台灣媽祖魚)的行動啟動了台灣的國民信託運動,也開始認知「人民財團」的可能性,也就是以社會資本來累積文化資本與自然資本,保存足以傳世的公共財。國民信託運動自1895年始自英國,主張:一萬人每人一元其力量大於一人萬元的一萬倍。放眼國際,英國國民信託組織用公益信託的方式,保存了20萬公頃各方捐贈的建物及土地,彼得兔的作者-波特小姐在英國湖區的故居,過了六十多年,依然原封不動的保存著,披頭四故居依然傳唱著懷念老歌,它們都成為公共財,並與世人共享。尤其與本案相關者為透過海神計畫,英國人民擁有1,200公里的海岸線,當然成為海洋生物們溫暖友善的家。

鄰國日本的龍貓兒童信託基金邀請宮崎峻導演為董事長,多年來號召全日本兒童與家長 15,224人集資 385,809,721 日元,共購買了11處森林,其中龍貓11號森林剛在今年1月購得。其目標非常有童意:等著龍貓回家。日本兒童們用自己撲滿的錢來購買他們自己的未來,等於投下綠票 (Green Vote)。

對待如此卡通的虛擬動物,都能發揮「夢醒淒美」的感動,更何況那一群不到百隻且真正處於生死交關的白海豚。如果像白海豚一樣思考,它們會問兩個為什麼?第一個:為什麼在人類社會破壞人家家庭事情很大條,破壞我們白海豚的家園與家庭沒事一般?第二個:為什麼支持我們白海豚的人類朋友們不能購買海岸,做我們的好鄰居?

台灣以GNP為核心的成長模式,已產生了國民污染毛額 (GNP:Gross National Pollution),讓海岸線陸續成為工業生產的基地與鄰避設施的所在地,進而落入「那有海洋文化,只有海鮮文化」的窘境。台灣海岸線在人民的記憶中是被染黑的,這個搶救行動將是讓海岸線重現彩色的契機,也是由GNP轉型至GNH(國民快樂力)的社會運動。

台灣也是白海豚的家,因此白海豚就是我們的家人,讓我們以家人有難的心情,以具體認股行動來正面回應上述兩個白海豚的為什麼。如果也認同:環境是向後代子孫暫借的,而不是繼承自祖先。那麼期許更多台灣兒童們向日本兒童看齊,展開「清空撲滿搶救白海豚行動」,歡迎加入人民財團,讓你現在的行動成為未來台灣感動故事的內容吧!如此才不會讓白海豚笑台灣黑。

(作者為清華大學教授、台灣環保聯盟會長)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新版中文摺頁出爐!歡迎下載作為保育推廣使用!

各位關心媽祖魚保育聯盟的朋友:

今年聯盟重新設計了中文版摺頁,除了更詳細地介紹媽祖魚的生態習性與生存危機外,也改善舊版摺頁裡沒有媽祖魚照片的缺憾,放入許多珍貴的相片,讓大家更貼近媽祖魚可愛的身影。

在此,聯盟也提供摺頁的電子檔,歡迎各界多多利用,一同為媽祖魚的保育努力
請點選下面圖片,進入聯盟的相簿下載。

最後,誠摯邀請各位朋友繼續支持聯盟的保育行動,加入小額定期捐款的行列,讓保育能量源源不斷!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祕書處 謹啟




無法減輕填海造陸對白海豚的影響 香港專家呼籲台灣即刻採取積極行動

無法減輕填海造陸對白海豚的影響 香港專家呼籲台灣即刻採取積極行動

撰文/王佳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校閱/Dr. Samuel Hung(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4月9日在環保署的邀請下來台演講,分享他十多年的白海豚研究心得與參與二十多項香港有關白海豚之環評經驗。他也在 2002年和台灣鯨豚研究團隊「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展開對台灣西岸白海豚的調查,參與2004年和2007年分別舉辦的「第一屆台灣海域中華白海豚保育研究工作會議」和「第二屆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國際保育研究工作會議」,並與17位台灣和國際海洋生物學者共同組成「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技術工作小組」(ETSSTAWG)國際顧問團,推動「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於2008年將台灣白海豚族群列為CR級(Critically Endangered)「極危」名單(僅次於「絕種」)。ETSSTAWG國際顧問團和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在近年積極呼籲政府劃設台灣白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

在環保署的演說中,洪家耀特別釐清台灣白海豚與香港白海豚種群處在截然不同的生存環境及保育狀況下︰由於珠江口河口範圍廣大,白海豚種群分佈範圍面積較廣闊,且數量達2,600條以上,是此物種在整個印太平洋分佈中數量最大的種群;而台灣由於河口範圍小,西部海岸過度開發以致食物資源匱乏,白海豚必須在各細小河口南北來回穿梭覓食,因此棲息範圍變得狹長,最新的研究更顯示數量遠低於100隻,是此物種數量最小的種群。因此任何西部海岸開發對牠們的未來生存都將帶來嚴重的影響。

洪家耀也分享在過去十多年來的各方努力下,香港政府部門、媒體與民眾對白海豚保育意識大幅提升,因此香港的環評機制已做到足夠的資訊公開,各開發案必須提出詳實的生態影響資料、減緩影響措施以及列明工程執行期間的環境監察計畫,特別是該案提出減緩措施的前提必須是「無可避免」或影響較輕微的開發。

洪家耀隨後又受田秋堇立委與媽祖魚保育聯盟之邀,在立法院召開台灣白海豚保育策略公聽會。會上邀集政府各部會提出現階段具體保育措施,農委會並承諾年底前將公告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範圍,未來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管制各項騷擾白海豚的開發行為。

不過,公聽會上洪家耀也說光是劃設保護區是不夠的,保護區的管理監察、持續研究追蹤白海豚的生存情況、環評的嚴格把關以及公眾教育,必須四管齊下、缺一不可。

洪家耀也強調:「國際上已清楚確認填海造陸工程對沿岸鯨豚的影響,將令牠們僅存的部份生境完全及永久消失,且沒有可行的減緩措施以減輕填海造陸的影響。」但會上工業局仍理直氣壯提出國光石化將「蓋一條隔離水道供白海豚迴游」的謬論、水利署則持續辯稱為供應國光石化和中科四期用水計畫興建的「大度攔河堰」對白海豚影響很小,顯見這些「強勢」行政單位在「開發前提下」對生態保育態度仍如此草率;反觀現場不斷強調「弱勢」、「依法行政」的保育與環境保護主管機關,如環保署聲稱對台灣白海豚研究資料仍不足,農委會則解釋劃設重要棲息範圍仍需時間協調。洪家耀因而忍不住大聲疾呼:「學術研究及專家討論已經相當充分,台灣白海豚現在已面臨關鍵時刻,台灣必須現在就對牠們的未來存活做出果斷的決定!」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中國捕蟹網纏身 白海豚溺斃

中國捕蟹網纏身 白海豚溺斃
2010-5-5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5/today-life18.htm


金門縣政府課長李廣榮(右)與台大研究團隊郭祥廈(左)對死亡的中華白海豚進行量測。(記者吳正庭攝)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台大鯨豚研究團隊昨天清晨6時許在金門北海岸發現俗稱「媽祖魚」的中華白海豚,可惜海豚身纏漁網,研判死亡5天以上。身長230公分,為雄性成豚,可能受困漁網,無法浮出水面換氣以致溺斃。

金門縣漁會表示,豚屍身上纏繞的漁網可能是中國漁民用來捕蟹的蜈蚣網。

中華白海豚因常出現於農曆3月23日媽祖誕辰期間,被漁民視為給媽祖拜壽,而有「媽祖魚」暱稱。金門過去曾在88、91年二度發現中華白海豚死亡的紀錄;今年5月1日、2日續兩天發現死亡海豚。

海豚接連喪命 亂置漁網害的?

海豚接連喪命 亂置漁網害的?
2010/05/05
華視
http://news.cts.com.tw/cts/society/201005/201005050465668.html(註:原網頁有影音報導)

綜合報導
地區:金門縣報導

金門兩天前才有1隻保育類海豚被定置漁網卡住死亡,今天又有1隻俗稱「媽祖魚」的中華白海豚,清晨在金門外海被發現,全身纏繞十多個蟹籠、窒息喪命,讓保育人士很痛心。

全身都被漁網割到破皮、傷痕累累,清晨在金門古寧頭烏沙頭外海,發現這頭身長220公分的中華白海豚在海中載浮載沈,雖然緊急調派漁船趕往現場救援,不過救上岸時,這隻海豚早就死亡。

這隻俗稱媽祖魚的,保育野生中華白海豚,身長一公尺到三公尺,平常習慣棲息在台灣西海岸淺水海域,近年來受到填海造陸和污水排放的影響,族群數量愈來愈少,這次是在覓食過程中誤闖漁區、受困在漁網內,被纏住後沒辦法浮出水面換氣,才會窒息死亡。

〔建設局課長李廣隆:追逐魚群,誤觸漁網,沒有辦法很順利呼吸,所以窒息而死。〕

而兩天前,金門岸巡人員才在塔山海域奮力搶救,同樣也是被漁網纏繞的新鼠海豚,最後也是回天乏術,同樣的悲劇不斷上演,讓海豚保育學會痛批,如果相關單位再不制止亂置補漁網,那麼金門可能要成為保育海豚的終結者。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露脊鼠海豚擱淺 卡漁網死亡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說明:
「露脊鼠海豚」學名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Cuvier),英文名 finless porpoise,其他俗名還有「江豬」、「江豚」、「新鼠海豚」和「海和尚」等。「媽祖魚」並不是牠的俗名,而是台灣及中國東南沿海的漁民稱呼「中華白海豚(學名 Sousa chinensis)」的俗名。

露脊鼠海豚擱淺 卡漁網死亡
2010/05/03
華視
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005/201005030463669.html(註:原網頁有影音報導)

李文彬 報導
地區:金門縣報導

俗稱「媽祖魚」的「露脊鼠海豚」最近常傳出擱淺海灘,昨天中午,金門水頭塔山電廠海邊,釣客發現一隻鯨豚擱淺「卡」在定置漁網中,經過金門岸巡總隊出動搶救、割破漁網,但海豚被救出後還是因為太久沒換氣呼吸,失去生命跡象。

經過三十分鐘的搜尋,岸巡人員終於發現這隻掛網的海豚,緊急用吊掛的工具把這隻海豚撈上岸,但是因為太久沒浮出水面換氣呼吸、已經奄奄一息,身體更是被漁網割的傷痕累累,岸巡人員不放棄任何機會,緊急剪網將牠搶救出水,並帶回岸上施救,海巡署在中午接獲釣客通報,在水頭塔山發電廠海域,有1隻鯨豚受困在定置網內,緊急調派3艘多功能艇,並會同金門海巡隊巡防艇前往搶救。

這隻死亡的海豚是保育類新鼠海豚,又稱露脊鼠海豚,屬於鼠海豚科,成豚體長約1.2至1.9公尺,為體型較小的鯨豚,目前死亡的新鼠海豚將會先冰存在新湖漁港冷凍庫,再由專家解剖,進一步了解海豚死亡的主因。

保育類「露脊鼠海豚」擱淺 卡定置漁網溺斃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說明:
「露脊鼠海豚」學名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Cuvier),英文名 finless porpoise,其他俗名還有「江豬」、「江豚」、「新鼠海豚」和「海和尚」等。「媽祖魚」並不是牠的俗名,而是台灣及中國東南沿海的漁民稱呼「中華白海豚(學名 Sousa chinensis)」的俗名。

保育類「露脊鼠海豚」擱淺 卡定置漁網溺斃

2010/05/03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www.nownews.com/2010/05/03/327-2598806.htm(註:原網頁有影音報導)

地方中心/金門報導

金門海邊裝設的定置魚網,竟然成了殺海豚的兇手。昨天(2日)中午,有釣客在水頭塔山電廠發現一隻身長165公分的保育類「露脊鼠海豚」,疑似因為誤觸漁網被卡在漁網上動彈不得,海巡隊雖然緊急前往搶救,但最後救出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

昨天中午12時30分,有釣客在水頭塔山發電廠附近垂釣,發現有4隻俗稱「媽祖魚」的「露脊鼠海豚」在附近徘徊,其中一隻因為誤觸定置漁網,被卡在上頭動彈不得,釣客立刻打電話尋求協助。

海巡隊獲報後緊急把海豚救上岸,還不斷潑水讓牠的皮膚保持濕潤,但因為剛好遇上漲潮,海豚溺水過久,被救起來時已經沒了生命跡象。原本是為了捕魚設的定置漁網,沒想到意外成了讓海豚致命的隱形殺手。

(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葉建雄、沈瑾暘)

中華白海豚誤觸陸網溺斃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說明:
關於本報導中提到「
有關兩岸的中華白海豚血緣關係、移動有否互通?都待揭開謎團」,2008年已有科學文獻初步得到結論──台灣與中國東南沿海的白海豚族群是沒有往來的。主要是從兩岸白海豚族群的體色 (pigmentation) 差異和白海豚分布的水深限制(離岸2公里以上即無目擊紀錄)來推論。

中華白海豚誤觸陸網溺斃

20100504
中央通訊社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5040156&pType0=aLOC&pTypeSel=0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4日電)媽祖神誕前夕,1隻俗稱為「媽祖魚」的珍稀保育類動物中華白海豚,今天清晨在金門古寧頭外海被發現死亡,研究人員初步研判為誤觸大陸漁網溺斃,進行解剖研究。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台大鯨豚研究室做中華白海豚研究調查,研究團隊清晨 6時多在古寧頭烏沙頭外海進行海域調查,發現 1隻中華白海豚在海上漂浮,但已經死亡,身上纏繞大陸漁民捕蟹專用的蜈蚣網。

中華白海豚為保育類動物,金門縣政府接獲通報,緊急僱用漁船出海,在海上 3個多小時才將豚屍打撈上岸,移到新湖漁港處理,並向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中華民國鯨豚協會等發出通報。

台大鯨豚研究室研究助理郭祥廈表示,死亡的中華白海豚,身長2.3公尺,體重超過150公斤,為雄性成豚;外觀上觀察的網罟痕跡,初步研判為觸網後無法上浮呼吸以致溺斃,而從眼睛、生殖器突出等情形推算,死亡時間約5至6天。

郭祥廈指出,中華白海豚為稀有動物,金廈海域推估約60多隻,台灣西海域約100隻以下,目前為兩岸研究的火熱話題,有關兩岸的中華白海豚血緣關係、移動有否互通?都待揭開謎團。

他並表示,中華白海豚由於經常在農曆3月23 日媽祖神誕時出現,漁民認為是給媽祖拜壽,因此暱稱為「媽祖魚」,這種說法特別在金廈之間興盛。

金門今年 4月11日於古寧頭南山灘岸、5月1日在馬山灘岸、5月2日在水頭塔山外海發現另一種新鼠海豚死亡紀錄,但中華白海豚則罕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陳展在雙鯉濕地自然中心的中華白海豚骨骼標本,是88年10月底在嚨口擱淺死亡被發現。

金門縣政府建設局農林課長李廣榮表示,死亡的中華白海豚,委請台大鯨豚研究室教授周蓮香研究團隊進行解剖,以鑑定死因和研究,骨骼則製作為教學展示的標本。

中華白海豚金門現蹤 可惜死亡多日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說明:
在IUCN的保育紅皮書中,只有台灣西部沿海的白海豚 (
Sousa chinensis) 族群 (eastern Taiwan Strait subpopulation) 被列入「瀕危 (CR, 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其餘地區的族群則是「近危 (NT, Near Threatened)」等級。
因此,這頭在金門海域擱淺的白海豚,屬於中國東南沿海族群,保育等級應該是近危並而瀕危。


中華白海豚金門現蹤 可惜死亡多日

2010年5月4日‧星期二
自由時報電子報即時新聞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361023&type=%E5%8D%B3%E6%99%82%E6%96%B0%E8%81%9E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有「鯨豚媽媽」之稱的台大教授周蓮香率領的研究團隊,今天清晨6時許在金門海域發現一隻被列為頻危動物的中華白海豚,只是,被發現時這隻長約230公分的公豚已身纏漁網,死亡多日。

這是金門1個月來被發現第四隻死亡的鯨豚,最近被發現的記錄,分別是5月1日、2日,連續有兩隻江豚因擱淺、被漁網困纏而亡;媽祖聖誕前夕,俗稱「媽祖魚」的中華白海豚現身金門海域,只可惜魚已死亡,令人嘆惜。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金門塔山一露脊鼠海豚「卡」網死亡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說明:
「露脊鼠海豚」學名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Cuvier),英文名 finless porpoise,其他俗名還有「江豬」、「江豚」、「新鼠海豚」和「海和尚」等。「媽祖魚」並不是牠的俗名,而是台灣及中國東南沿海的漁民稱呼「中華白海豚(學名 Sousa chinensis)」的俗名。

金門塔山一露脊鼠海豚「卡」網死亡

2010.05.02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SOCIETY/BREAKINGNEWS2/5573209.shtml


記者李木隆/即時報導


俗稱「媽祖魚」的「露脊鼠海豚」,最近時常傳出擱淺海灘情事,金門外島今天中午12時30分在水頭塔山電廠海邊,釣客發現一隻鯨豚擱淺「卡」在定置漁網的情事,經金金門岸巡總隊出動搶救,割破漁網救出後仍告沒有生命跡象,並載運回新湖漁港冰存,以待待鯨豚專家解剖,製作為標本。

金門縣政府建設局漁牧課表示,「露脊鼠海豚」是保育類動物,又稱又稱新鼠海豚或江豚,屬於鼠海豚科,是近海型的鯨豚。一般成豚體長約1.2至1.9公尺,死亡的這隻海豚身長165公分、體重超過百餘公斤,應屬於成豚。

露脊鼠海豚在金門海域是屬於常見的鯨豚,這是最近一個月金門發現的第3隻,今年4月11日在古寧頭北山斷崖曾發現一隻擱淺死亡,昨天在金沙鎮馬山海灘地發現一隻,同時在金門后扁海灘、峰上岸際、嚨口海灘,以及小金門羅厝海灘等處,均發現有新鼠海豚擱淺死亡的情事。

【中央社/金門2日電】

金門水頭海域今天發生1隻保育類動物新鼠海豚誤觸漁網,雖經海巡署第九海岸巡防總隊等緊急救援,但是仍搶救不及溺斃。

第九海岸巡防總隊說,釣客中午在水頭塔山發電廠海域垂釣時,發現有4隻鯨豚洄游近海,其中,1隻誤觸定置網受困無法脫身,釣客以行動電話向警方報案。

第九海岸巡防總隊中午12時30分左右接獲通報,由總隊長扶大桂指揮,緊急調派3艘多功能艇,會同金門海巡隊巡防艇、金門縣消防局救生艇展開搶救。

然而,掛網的鯨豚,雖然岸巡人員剪網搶救出水,但由於時值漲潮,鯨豚溺水過久已經溺斃。金門縣政府建設局漁牧課人員鑑定結果,確認死亡為保育類新鼠海豚。

縣府漁牧課長文水成說,新鼠海豚為保育類動物,又稱露脊鼠海豚、江豚,屬於鼠海豚科,成豚體長約1.2至1.9公尺,為體型較小、近海型的鯨豚,今天溺斃海豚,身長1.65公尺,應屬成豚,身體有多處割傷,應是觸網造成。

新鼠海豚為金門海域常見的鯨豚,前年4月間在大金門后扁海灘、去年2月間小金門羅厝海灘、今年1月間在大金門峰上岸際、4月11日於古寧頭南山灘岸、5月 1日在馬山灘岸,即各發現有1隻擱淺死亡。

文水成表示,死亡的新鼠海豚將先冰存在新湖漁港冷凍庫,再由中華民國鯨豚協會派遣專家解剖,製作成教學展示的標本。

血色海灣台灣版 民間集資救海豚

血色海灣台灣版 民間集資救海豚
990502
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1005020085&q=%E7%99%BD%E6%B5%B7%E8%B1%9A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 2日電)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血色海灣」,揭發日本太地漁村屠殺海豚秘密,同樣已被列為極危物種的台灣白海豚,也可能因為失去濁水溪口棲地加速滅種,正待全民認股購濕地搶救。

榮獲40個影展最佳影片獎,還奪下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血色海灣」,8 日即將在台灣上映。這部片子在潛水選手、衝浪人士、攝影團隊等專業人士合作下完成,揭發日本和歌山太地漁村秘密屠殺海豚實況。

「血色海灣」描述太地漁村每年屠殺上萬隻海豚,但這項產業竟要靠政府補助才能生存,海豚肉含汞量更是超標。但日本政府仍動用經費,集結貧弱國家於國際會議中投票,讓海豚持續被捕殺,甚至賣超汞海豚肉,還規劃作為小學生營養午餐。

影片裡強調,歷史上常見海豚救人故事,古希臘時代因此禁捕殺海豚,犯者處死。一位衝浪愛好者在片中現身說法,陳述他與海豚一起衝浪的快樂如何妙不可喻,他及友人險遭鯊魚襲擊時,就是海豚及時驅趕鯊魚,才活命。

人類的歷史一再證實海豚是人類的朋友,但人類逼使海豚絕命、滅種的事卻一再上演。

其實不只日本太地漁村血染海水,台灣生態學會專案秘書暨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秘書甘宸宜說,當民眾瘋迷花錢到東岸賞鯨豚之際,殊不知站在西岸邊,就可見台灣特有的白海豚(媽祖魚),但已僅剩60到90隻。

她說,台灣白海豚2008年 8月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鯨豚專家小組列入野生動物紅皮書的「極危」(CR,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

台灣白海豚,是福爾摩莎保育研究小組2002年在台灣西岸水域進行調查時發現,又稱印太洋駝海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生活在台灣西岸淺水海域與河口。牠們游得開心時,會因血液循環良好,從雪白膚色中透出粉紅潤澤,因此還有個可愛的名字,叫做「粉紅海豚」。

甘宸宜說,台灣白海豚只能生活在最深25公尺處海域,故僅存在苗栗龍鳳漁港到台南將軍漁港間離岸 3到5 公里海域;加上體色斑點不同,極可能成為特有亞種。牠的存在,不僅是海洋母親給台灣的禮物,也像媽祖般守護漁民,因為牠是海域生態健康與否的指標。

她說,在2004到2006年間,原以為還有 200隻白海豚,2007年起已剩不到 100隻;顯示這片海域岸上的苗栗北側的竹南、台中梧棲、彰化彰濱、雲林麥寮台塑六輕及嘉義鰲鼓等工業區,已污染其生活水域。

蠻野心足生態學會專員王佳真說,去年 9月在苗栗發現一尾擱淺的台灣白海豚,身形已扁,因 3天未進食,顯示「海洋在喊救命,竟連一隻海豚都餵不飽」。

甘宸宜進一步指出,如今連濁水溪口北側的大城濕地都要低價售地,發展石化工業,估計10年間,可能會讓台灣白海豚滅種。

她質疑,官方在無文獻佐證下,憑空構思要訓練白海豚走水道,或用食物誘導其游經工業區外圍,作為保育政策,此舉已被其他國家保育專家笑稱「不可行」。

為搶救台灣白海豚與海洋生態,媽祖魚保育聯盟拍攝數支台灣白海豚保育短片,上傳到YouTube網站(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5%AA%BD%E7%A5%96%E9%AD%9A),要讓台灣民眾除了海鮮文化,也要瞭解海洋,培養海洋文化。

媽祖魚保育聯盟同時發起「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活動。甘宸宜呼籲,一股只要新台幣119 元,就可以集資認股購濕地救白海豚、救台灣的海域,給下一代乾淨的海洋。

買黑潮牡蠣,也買夕陽清風

買黑潮牡蠣,也買夕陽清風
2010-05-03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50300153,00.html

【吳明益】

童年時陪母親回阿公家,有時他會帶我們去剖蚵仔。阿公半農半漁,當時的大安港海墘村建立在小規模的經濟體上,說不上富足卻也能養活一村的人。而今三十年過去,一度說開發成濱海的遊樂場形同廢墟,村子裡留下的多半是老人,在城市賺了錢的人都已離開,進駐的工廠也不再提供老人家工作機會。

無論哪個政黨,在台灣的經營理念都相當一致,就是開發「未開發的地方」,盡力讓「經濟」高度發展,這樣的理念從國家經營的角度看或許不能算錯,但其中隱涵有一個危機:我們認為可為整體國家的數字漂亮,略過另一群「為數不多的人」的人生。他們也許仍想活在那個農漁村所形構的小規模經濟體系中,卻被盲目的「一致性」犧牲了。

日前隨同中興大學人社中心的學者到彰化芳苑踏查,經過在地文史工作者的介紹,以及對部分當地居民的接觸,讓我至少感受到幾個層次的問題。宣稱九二%供應農業用水的集集攔河堰,供水可以到達台塑六輕,卻無法進入像芳苑這樣的小地方;我們長期忽視並不需要石化工業的一群人,一群生物(如白海豚、大杓鷸)的生存權利;政府想盡辦法讓財團賺錢來提升GNP等數據,卻隱瞞眾多島民可能要付出健康的事實。

前兩者涉及環境正義的問題,後者則可以說我們正在把未來「貼現」了。一場走山的災難其實是在粗糙的建設之初已暗藏危機,而在日後讓一個社區,幾輛車子身上付出代價,尤有甚者,是讓我們未來的子孫有了一塊花再多錢也清理不乾淨的毒物之島。

我曾到過丹麥已達成零碳排放量的Samso島,它的經濟體系無法與大城市相較,卻吸引了絡繹不絕喜好自然的觀光客與選擇以農、牧、漁維生的住民。這意味著,那樣的經濟體或許也還藏有巨大能量。台灣天然條件,真的能維持這個小島永遠正金字塔式的人口增加?我們難道不能接受,有個溫暖的小農村、小漁村,讓那些願意選擇那樣生活的人,去過他們的生活?

國家機器與財團宛如巨獸,歐洲行之有年的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的邏輯正好提供了另一種救贖的可能性。只要微薄的金錢,你就可以參與購地的認股,日後若通過購地計畫,則可像波特小姐為美麗鄉村留下的珍貴資產。除了可以認股「河口」、「黑潮」、「招潮蟹」、「牡蠣」外,也可以認像「夕陽」、「觀浪」、「海風」這種「抽象股」。

當然金錢是永遠不可能買賣海風的溫柔,及土地的豐厚,但也因此凸顯另一層次隱喻:到底有誰能有權買賣這座島嶼、濕地?是誰給政府如此大的權利,讓海岸幾無一處保有野性?

(作者為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世界地球日40週年 保育學者籲搶救海洋

世界地球日40週年 保育學者籲搶救海洋 收聽
中央廣播電台
時間:2010/4/22 12:41

撰稿‧編輯:王韋婷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id=1&id2=1&nid=240043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右起)與保育專家鄭明修及律師文魯彬,22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海洋保育。
現場也展示1座中華白海豚造型的花燈。


今天(22日)是世界地球日40週年,立委與保育專家特地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海洋保育。記者會現場也展示一座中華白海豚造型的花燈,為海洋保育請命,專家警告,工業開發和過度捕撈是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殺手。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40週年,民進黨立委田秋菫與保育專家學者一同召開「為海洋呼救」記者會,替海洋生態保育請命,記者會現場也點亮參加大甲媽祖繞境的中華白海豚、媽祖魚花燈,期盼點亮海洋保育之路。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90%的台灣西部海岸線已經是非自然海岸,被消波塊、人工堤防取代,加上工業開發和過度捕撈,導致海洋資源陷入枯竭危機,他呼籲民眾應該改變思維,將海中魚類視為野生動物,而不是雞、鴨等家禽。鄭明修說:『(原音)提「野生動物保育法」的時候,一直想要不要把魚類列進來,可是他們想說列進來大概不會過,因為我們是海鮮文化的思維,所以造成現在所有魚類都變成好像是養的雞、鴨、牛、羊,在這裡呼籲我們的野生魚類也都是野生動物,讓大家思維知道這些都不是我們養的,這些鮪魚、鯊魚都是野生動物,這樣的觀念,我們的海洋保育才有救。』


田秋菫和鄭明修也特地為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請命,鄭明修表示,中華白海豚在台灣西部水深20公尺的海域活動,但是西部工業區的噪音和人工堤防,大大破壞了白海豚的生態,搶救中華白海豚代表台灣海洋資源的永續指標,他呼籲政府應該馬上制訂白海豚保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