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避開白海豚活動範圍 TAIGER研究續做

避開白海豚活動範圍 TAIGER研究續做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NATIONAL/BREAKINGNEWS1/4879307.shtml
2009.04.30 10:12 pm

針對環保團體「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計畫(TAIGER)」會傷害中華白海豚等保育類海洋生物的疑慮,由於科學證據顯示,實驗已避開白海豚的活動範圍,只要遵循美國「意外騷擾許可」(IHA)的規範,計畫仍可進行。

由於環保團體日前質疑TAIGER計畫中美國藍賽斯研究船使用的研究用空氣槍,可能對依賴聲納系統的中華白海豚等在台灣海峽活動的鯨豚有極大的殺傷力,國科會今天舉行跨部會審查會,並聽取環保團體及國外學者專家的意見。

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說,這項研究有助於了解地下地質,無論是對地震研究、尋找替代能源都相當重要。

再審TAIGER計劃 國科會作出遵循美國IHA與噪音監控5結論

再審TAIGER計劃 國科會作出遵循美國IHA與噪音監控5結論 收聽
中央廣播電台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t=6&NewsID=153700

時間: 2009/04/30
撰稿‧編輯:韓啟賢
新聞引據:採訪

針對「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計畫 (TAIGER)」會傷害保育類海洋生物的疑慮,國科會30日作出5點結論,包括由於我國沒有相關的海洋研究規範,這項計劃必須遵循美國IHA (意外騷擾授權)的規範;同時,國科會將指派一個獨立團隊,在研究船的前後進行噪音監控,防止海洋生物遭受危害。

環保團體質疑國科會通過的TAIGER計劃,其中的美國藍賽斯 (Langseth)研究船所使用的研究用空氣槍,將對依賴聲納系統維生的中華白海豚等台灣海峽鯨豚,帶來強大殺傷力。

國科會30日聽取環保團體代表及學者專家意見後,召開審查會議,會中作出5點結論,包括根據科學證據顯示,95%的中華白海豚族群活動範圍都在離岸2公里以內,研究船在台灣西部海岸進行的空氣槍實驗,已避開白海豚活動範圍。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說:『(原音)已經避開它的活動範圍,然後這些科學證據對它來說沒什麼影響;因此我們就是初步的認定,他們這個實驗是可以繼續再做下去。』

至於在台灣東部海域,建議由原測線再向東外移20公里。此外,在台灣還沒有相關法規規範使用空氣槍進行海洋地球物理探勘的情況下,國科會認為這項計劃應遵循美國的IHA規範。不過,這項計劃預定從5月起前往台灣海域進行,而目前計劃執行單位考量到IHA條文的規範如在台灣海峽施行有一些矛盾之處,正申請修改中。

國科會還將指派獨立團隊,於 TAIGER研究團隊在台灣海峽及台灣東部海域進行研究時進行噪音監控。國科會指出,如發現對海域內的海洋生物有威脅時,研究就會叫停。同時,建議政府應儘快訂定台灣的NOPA (國家行動方案),並儘早成立跨部會研究小組,對江豚與中華白海豚進行更詳細的調查研究。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台美學者將越洋辯論「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對鯨豚類(白海豚)之影響

【採訪通知】
台美學者將越洋辯論「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對鯨豚類(白海豚)之影響
重視研究倫理 國科會再審TAIGER

本(4)月10日民間團體抗議國科會不顧5、6萬隻鯨豚將受到騷擾,在無因應措施下即草率核發「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TAIGER)」之研究許可。訴求:「研究不能沒有倫理!計畫審查不能草率!」,國科會善意回應,訂於明(30)日上午10時,再開跨部會專家審查會議,不僅擴大邀請民間團體與會,更同意邀請國際海洋聲學專家透過電話參與,形同台美學者越洋辯論,深具意義。

在台灣、日本、中國和菲律賓經濟海域 (EEZ)內進行的海洋震測研究之海底探勘,所採用的調查工具—空氣槍陣 (airguns) 威力 (265分貝)僅次於水下核爆炸 (>300分貝)與海軍船震試驗 (250~300分貝),對於倚賴聲納系統為生的鯨豚,殺傷力非常強大,尤其是僅存百隻、瀕臨絕種的媽祖魚(中華白海豚)。

執行該計畫的美國籍研究船(R/V Marcus G. Langseth)已於4月28日停靠台灣,預定5月3日展開第二航次。航線涵蓋台灣西、北、東部海域,包括白海豚所棲息的鄰近海域。

國科會雖同意採用越洋電話方式讓國際學者參與,卻要求需自費call-in,民間團體認為國科會有點不夠大方。

時 間: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上午10時

會議地點: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06號 (科技大樓19樓1908會議室)

參與團體: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環保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雲林縣野鳥學會、彰化海岸保育聯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綠黨、全球綠人台灣之友

新聞聯絡人:
文魯彬/手機:0937-548722
陳秉亨/手機:092-0563724

楊士慧/手機:0937-833378

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灣寶西瓜保衛戰

灣寶西瓜保衛戰

採訪/撰稿 李慧宜
攝影/剪輯 葉鎮中
 

苗栗縣後龍鎮的灣寶里,是個典型的閩南農村聚落,這裡的農業生產環境優良、社區集體意識強烈,長期經營下來,灣寶里不只為農業打出一片天空,更成為具備自主能力,無需事事期待政府補助的農業社區典範。不過最近,苗栗縣政府對在地的「關照」,卻造成農民的高度不安,因為縣府將與民間開發單位合作,在灣寶里推動「後龍科技園區」…

我們的島

首播:2009-04-27(一) 22:00
重播:2009-05-02(六) 11:00

緣起  

三月中旬,打開電子信箱,收到一封信,上面提到台北大學廖本全老師的一句話:「台灣農村最能夠再生的地方。」廖老師口中的,就是苗栗縣後龍鎮的灣寶里。灣寶里,是一個典型的閩南農村聚落,農地大都為砂質土壤,排水性良好,早期種植西瓜、地瓜和花生等旱作。民國六十年代起,農委會陸續在此進行農地重劃與農水路劃設,當地開始出現水稻。

由於灣寶里農業生產環境優良、社區集體意識強烈,民國九十二年,文建會選定灣寶里,將其納入農業社區總體營造單位,同年到民國九十四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連續三年進行地方產業輔導。民國九十五年,農委會接著辦理,苗栗縣農業資源空間整體發展計畫。長期經營下來,灣寶里不只為農業打出一片天空,更成為具備自主能力,無需事事期待政府補助的農業社區典範。  苗栗縣政府對在地的「關照」,卻造成農民的高度不安,因為縣府將與民間開發單位合作,在灣寶里推動「後龍科技園區」。

雖然苗栗縣府強調該園區未來每年可以產生300億產值、三萬個就業機會,但此舉勢必會大面積徵收農地,大幅改寫灣寶里的生態、產業、人文與歷史發展。「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有如一面明鏡,它反映出政府與人民的對立、工業與農業的競爭,也清楚地揭示著台灣未來發展的左右為難。

內文

灣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箱說,灣寶是後龍西瓜的發源地,也是農民世代相傳的家鄉,很多在地的俚語或歇後語,都跟西瓜有關。像是「西瓜怕鬼」,意思就是農人要時時看顧西瓜,不然西瓜不是種不活就是長不好。灣寶祖先很有智慧,早在百年以前,就以「西瓜怕鬼」來暗示西瓜會寂寞,並且提醒農人要勤走瓜田。傳承到現在,這句話,最能代表灣寶里的價值觀。

不過,未來的灣寶里卻前途不明,到底來年還能不能種西瓜,沒有人知道!因為民國九十七年十一月底,灣寶里居民收到縣政府公文,說要查估地上物,以為「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進行初步工作,這個時候,灣寶人才發現,自己的家園很有可能要變成工業區了。

近半年後,民國九十八年四月六日早上,上百位群眾聚集在苗栗縣後龍鎮公所,「突襲」縣政府舉辦的「後龍科技園區」政策說明會。來抗議的人,幾乎都是後龍鎮灣寶里的地主或農民。他們會這麼生氣,主要是因為「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座落在他們的農地或屋舍上,可是極力促成開發案的苗栗縣政府,卻沒有任何人,向他們徵詢意見,連這場政策說明會,都沒有正式個別通知當地人,農民們覺得非常不受尊重,也認為縣政府態度強硬沒有誠意。最後,政策說明會在陣陣的抗議聲浪中,草草落幕,低調離開的縣府官員,和憤怒的農民,依然沒有良性對話。

平常看起來人口不多的灣寶里,一到假日,田裡就出現很多人,尤其是小朋友。因為假日不上學,無論是年紀大小,都必須下田幫忙農事,像現在這個季節,正是種西瓜苗的時候,田裡常常有五、六個孩子分工合作,他們把土鋤鬆,然後把棚布鋪好,再依序種下西瓜苗。

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將近兩千,農業戶數三百九十戶,後龍鎮的灣寶里,是一個水田、旱作皆適宜的農業區。灣寶里長謝修鎰說,民國六十年代,農委會曾進行兩期的農地重劃。同時,當地農民也非常勤奮,以人工方式把黏性較高的土壤,一擔一擔地挑進砂質田地上,進行農地的土壤改良。過去因為有政府與農民的互相配合,灣寶里才有今天不錯的生產環境。

不過在中央政府的眼中,灣寶里的條件,比「不錯」還要好很多。民國九十二年,文建會將灣寶里納入農業社區總體營造單位,同年到民國九十四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連續三年進行地方產業輔導。民國九十五年,農委會接著辦理,苗栗縣農業資源空間整體發展計畫。可是,面積362公頃的後龍科技園區,卻會徵收灣寶里大部分的土地。

苗栗縣政府計畫處處長許滿顯表示,苗栗縣長劉政鴻過去在立法委員任內,就已經將「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列為第一優先的地方建設,這是因為農業產值偏低,「後龍科技園區」的工商產值,每年至少有三億,同時還能創造三萬個就業機會。可是,對於這些好處,灣寶里民並不領情,農民劉先生說:「我的田地賣掉的話,如果我以後要到別的地方買,賣四分地的錢買不到一分地,我要怎麼生活?」

農民陳爺爺說:「這裡徵收賣掉以後,一百萬去買外面的柱子嗎?光買一根柱子吃得飽肚子嗎?」而里長謝修鎰更進一步說明:「縣政府要推動的,說是說科技園區,實際上是要做化學原料製造跟橡膠產業,這樣對嗎?」

栗縣政府積極促成開發,地方人士極力維護農業,兩造意見高度紛歧,環保署為求謹慎,在環境影響評估會議之前,特別召開研商會,確認未來環評的議題方向。不同的意見,在會場上交相傳遞著,環評委員顧洋認為:「農業變更工業用地這個事情,是環評會可以討論的嗎?是環評專案小組可以討論的嗎?基本上來講,我們比較關切的,是它變更之後的環境衝擊。」

環評委員范光龍強調:「多尊重一點地方的心聲,因為他們就生活在這個地方,他願意過簡單的生活,這種人已經不多了。我們有時候還要剝奪他的權利,也不公平。」而被農委會認定為特定農業區辦竣重劃地區的灣寶里,卻不受到苗栗縣政府的肯定,苗栗縣政府農業處處長謝學森說:「當地農業的年生產值是421萬,每公頃的平均產值大概是2.7萬左右,所以我們基本上認為,它不是一個很優質的農地地區。」然而,灣寶里是「特定農業區辦峻重劃」地區,農委會對此解釋,所謂「特定農業區辦峻重劃」,就是已經完成農地重劃和農水路劃設的農業區,在農業機關眼中,這是「最好的農地」。反對後龍科技園區自救會會長陳幸雄激動的說:「我今天要報告的,就是說農委會,在民國九十一年,在我們農地重劃區投資了一億一千多萬,特地去作農水路更新工作,到九十五年才完成,為什麼現在要給我們變成工業區呢?」

農業真的沒前途?農民都賺不了錢、沒有出息嗎?位於灣寶里中心位置的龍雲宮,是在地的信仰中心,周圍四百多戶人家,在五年內,共捐獻了四千六百萬,在民國 九十四年完成廟宇改建。陳幸雄是龍雲宮管理委員會的副主委,他強調,灣寶里的居民,都是四、五代在這裡靠農地生活,能把龍雲宮蓋起來,沒有花政府一毛錢, 如果不是農民辛辛苦苦耕種,哪裡來的這間廟?對灣寶人的內心來說,農業是人的依靠,這裡的西瓜、地瓜和花生,養活了一代一代的子孫。政府在推動開發案的規劃過程中,似乎不應該忽略如此的社會脈絡。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鍾丁茂強調,環評應該審查開發案對整體環境的影響,整體環境包括當然也要包括土地使用的方式,因為大面積農地變更為工業用地,會影響到自然的生態環境,所以環境影響評估更必須謹慎處理,否則以後想要把工廠恢復為農地,根本不可能。

農地變為工業區,要再恢復生產環境,幾乎不可能。不過在灣寶里,卻有人把賣掉的農地,全部再買回來。張天寶、張添泉從小一起長大,年輕時都曾離開灣寶里,但是依然不間斷地投入家鄉的文史工作。他們共五個堂兄弟,在民國七十六年,把早期家族賣掉的農地,一一買回來。現在張家的孩子,每到週休假日,就會跟著爸爸,回到爺爺的故鄉。

張家買回的老家,以一棟三合院為中心,屋前是一大片楓樹林、柚子園、花生園、西瓜田還有幾棵枇杷樹,屋後是南瓜田和桑椹園。有時候大人在除草、整地,可以看到孩子在採桑椹或追著蝴蝶跑,工作結束後,全家人聚在禾埕上泡茶閒聊話家常,還會說很多以前的老故事,給一群睜大眼睛的孩子聽。

雖然不再以務農維生,但是在田間勞動、分工合作,已經是張家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面對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土地可能被徵收,家人的情感、家族的傳承,也可能因此消失,張家人特別有感觸。張天寶哽咽地說,以前他擔任公務員的時候,曾經目睹因為桃園國際機場被徵收土地的農民,在拿到徵收費用的那一刻,抱著錢嚎啕大哭的模樣,他堅定的說,我絕對不要抱著錢哭。

春風一起,傳來陣陣的柚子花香。張添泉跪在農地上修理耕耘機、張天寶在芒果樹下除草,抬頭一看,一排楓樹正隨風搖曳,對張家來講,所有人都感到幸福的時候,是最美好的時光。

除了對農民的影響,外海可能因為後龍科技園區而產生的環境問題,也受到外界關心。由於園區的廢污水,預計是透過專管排入中港溪,但是到底會不會因此破壞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環境,現在都還沒有任何調查。對此,苗栗縣政府計畫處處長許滿顯表示,過去他曾任職苗栗縣農業局,當時曾在通霄外海看過中華白海豚,可是他很疑惑,為什麼中科不需要針對中華白海豚進行調查,「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卻被要求要對此評估?

三月瘋媽祖,是全台灣的重要節慶,在灣寶里也不例外,居民們在門口擺出香案、持香祈福,不過這次很特別,跟著媽祖出巡走遍田野和街道的,還有一隻中華白海豚的模型。鐘丁茂說,以前漢人搭船往台灣的途中,在接近海岸的時候,都會出現中華白海豚跟隨在船兩邊,所以過去人們將中華白海豚視為媽祖的護衛,也因此被命名為媽祖魚。

三月是媽祖的生日,既然媽祖要出巡,台灣生態學會就把媽祖魚也帶出來出巡,並祈求媽祖能夠保護灣寶社區,讓這裡不要淪陷為工業區。陳幸雄對此很感嘆,他說,如果以後灣寶里沒有農業的話,媽祖也不用出巡了,整個庄頭等於是解散了。笑說「西瓜怕鬼」的洪箱苦笑著,她說,現在西瓜不怕鬼了,西瓜應該是怕苗栗縣政府,也怕「後龍科技園區」,只要園區一來,西瓜根本沒有地方生長。

媽祖眼前的田野,是灣寶的良田,聚落外圍的木麻黃樹林,是防風防沙的保安林,廢耕的水田變成濕地,出現前來築巢的候鳥,如果灣寶里未來沒有被徵收的話,這個月剛剛種下的西瓜苗,應該可以如期趕在夏天收成。春末的田裡,還看不到有名的灣寶西瓜,不過現在農民要爭取的,是農地、是種西瓜的權利,也是身為農人應該擁有的基本尊嚴。

側記

在苗栗「後龍科技園區」開發案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了農業發展與工業開發的緊張關係。難道,農業與工業的相遇,就一定是農業讓步嗎?

民國五十年代起,政府以低糧價農業政策,支撐工業和都市的全面發展,在農地上賺不到錢的農家子弟,紛紛離家進入城市當起工人,創造了一場經濟起飛的舊時美夢,但是,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台灣的歷史,正走上一條農業衰退的不歸路。

近年來,經濟不景氣、都市消費過高、農產品安全頻亮紅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思考農業的價值與各種可能性,休閒農業、精緻農業和有機農業,紛紛出籠,在這背後最重要的,是農民堅守農地的意志。在灣寶農民身上,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農地上的求生意志,就是因為有這些不放棄農業、不看輕自己的農民,台灣的農村才依然堅強的挺立著。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環團、地方圍攻 二林園區開發案退件

環團、地方圍攻 二林園區開發案退件
2009.04.21 03:04 pm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4/20/_IN-1068607.htm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投資額高達1.2兆元的中科第四期二林園區開發計畫,上午舉行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時,遭到環保團體、當地民眾、農委會等單位的強烈抨擊開發案開發面積龐大,將對環境生態、水利利用、污染承載量及水電開發等造成重大衝擊,開發單位未做完整評估就推出,有欠周詳。甚至有環評委員抨擊開發單位報告作假,企圖誤導大眾。

由於爭議及反對聲浪過大,環評案小組中午決定將二林園區開發案退件,要求另外補件十天後再審。為解決二林開發案用水及水污染的質疑,專案小組也決定再審時,開發單位必須提供水資源相關資料。

依環評相關法規,專案小組初審只是第一道關卡,通過初審才會進入環評大會審查。

彰化縣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上午要求,該開發案必須進行「土地使用政策」與「中區水利開發政策」兩項政策環評後,方可進行實質審查。這項要求已獲得台灣生態協會、綠黨、台灣環盟等多個環保團體聯署。

淨竹文教基金會林聖崇表示,竹科的發展經驗顯示,光電產業會釋出許多有機性污染物質,他懷疑二林園區也會有此問題。看守台灣協會謝和霖表示,面板產業即將被新技術淘汰,DRAM產業也一直處於微利的代工瓶頸,二者皆無發展必要。其他欲進駐的生技、綠能產業,應可利用其他閒置工業區,他主張環評委員不予通過開發案,若無法立即決定,也應進入二階環評。

不但環團反對,連農委會、環評委員也炮轟開發案。農委會代表說,二林園區對當地農業發展及水資源造成重大影響,排放水也可能影響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宜審慎評估,否則一定會被環團及民眾抗議。一名環評委員說,二林開發案土地內有21名農民世代務農,報告卻未提出農民安置計畫,讓農民如何生活?

一名環委則直接抨擊開發單位報告造假,因為開發單位原本估計園區光電業一年排放的有機性揮發物質近1600噸,遭質疑後,本次報告馬上就降為不到1100噸,「簡直是國際笑話。另外,報告未見金屬對二林土地影響的報告,「根本就亂做一通」。

【2009/04/2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露脊鼠海豚橋仔高登海域頻現蹤

露脊鼠海豚橋仔高登海域頻現蹤
2009-04-20
馬祖日報
http://www.matsu-news.gov.tw/news_info.php?CMD=open&UID=100323


【本報訊】海豚現蹤!北竿民眾日前在橋仔及高登之間海域發現露脊鼠海豚,在海面跳躍數次,漁民說,這個海域經常有海豚出現,但附近也是大陸漁船最常下網的海域,密集的漁網可能對海豚生態帶來嚴重影響。

水溫回升,馬祖海域開始出現露脊鼠海豚,過去幾年海豚生態開始受到重視,政府也委託專家展開生態調查,但每年在各島不同澳口都曾發現海豚擱淺受難,研判是遭網具糾纏而亡。

北竿民眾日前在橋仔與高登間海域發現海豚出水跳躍,由橋仔一路往北方游,才幾分鐘時間就不見蹤影。近來在高登及小坵獅嶼一帶經常出現大陸大型拖網漁船,可能會有海豚遭殃,保育人士呼籲海巡單位要加強查緝,同時現在也是燕鷗保護期,密集的捕撈行為,將對海域生態造成嚴重影響。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機管局: 港機場須建第三條跑道

機管局: 港機場須建第三條跑道
2009-4-20
大公網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4/20/_IN-1068607.htm

【大公網訊】香港信報今天頭版頭條報道說,去年6月走馬上任的機場管理局主席張建東在接受該報專訪時強調,機場終有飽和的一日,第三條跑道確有必要,問題是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興建。

不過,由於當初籌建香港機場時,不單沒有考慮周詳的預留地方作將來擴充,甚至胡亂在現有跑道附近海床挖沙,遺下巨大污泥潭,第三條跑道的選址困難重重,造價可能遠超想像。

機管局在2006年發表的《香港國際機場2025》規劃大綱中已表明,正研究興建第三條跑道。在沒有現成土地可用的情況下,要建造第三條跑道唯有向現在跑道的東北面海域打主意。

張建東指出,興建跑道最方便適合的位置,都是一些充斥污泥的大潭,一打樁,必然會揚起污泥,附近的環境生態將受到嚴重破壞,這一帶水域還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引起綠色團體的抗議是預料中事。最大膽的設想是,仿效日本建造浮動跑道,不碰及這些巨大污泥潭,但要付出極昂貴的建造費。

另一設想是,第三條跑道選擇遠離這些污泥潭的海域填海興建,這將衍生二個問題,一是與內地的海域和空域貼得太近,須要與內地政府磋商;而更大的問題是如果與現在客運大樓隔得太遠,乘客往返需時,航空公司一定不願意,建機鐵銜接則需要大量額外投資。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保護白海豚,科學倫理慢很多拍

保護白海豚,科學倫理慢很多拍
2009/04/12 苦勞報導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8147

郭安家
苦勞網特約記者

影響5至6萬頭鯨豚與百餘隻的中華白海豚的TAIGER計畫 (Taiwan Integrated Geodynamics Research)仍舊要執行,調查船R/V Marcus G. Langseth目前停在南中國海。原先,美方環評資料無紀錄白海豚,2月4日搶救媽祖魚聯盟揭露並連絡國際環保團體施壓,美方3月31日已擬定也批准新版的保護條件,但國內還沒有相對應措施。4月10日,搶救媽祖魚聯盟至國科會門口鳴氣笛抗議才接觸到計畫科學家。

TAIGER計畫利用音暴製造海底震動作為地震實驗數據,船上15名科學台灣領隊為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劉家瑄,身兼TAIGER計畫總主持人的美方領隊為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吳大銘。但蠻野心足生態學會理事長文魯彬質疑,美國船研究什麼不知道,是不是跟國防探測有關也不知道,國家研究單位嚴重失靈,為何允許外國船在台灣騷擾動物?

美方曾向中國申請實驗,中國以不回應拒絕實驗。而台灣無海洋專屬機構、相關規範、正式許可流程,計畫由國科會辦理。國科會自然科學發展處長鄭建鴻表示,去年9月美方漁業署向國科會提出審查,書面資料送相關部會,回覆意見送達美方修改計畫,12月再召開外交部、國防部、經濟部、農委會、海巡署、內政部跨部會會議,一月份發出許可,國科會規定若四個月無回覆申請,等同同意計畫。

顯然,12月跨部會會議未將白海豚及海洋生態納入實驗考量,農委會失職。國科會海洋學門招集人蔡武庭說:「細節的這些 (鯨豚)數字,坦白講,12月的計畫書沒有這樣說明,沒有這樣範。」

由於中國拒絕實驗及國際環保團體施壓,新版計劃要求探測船不能在台灣海岸20公里內及中國海岸150公里內,水深50公尺才能音爆。動物社會學會理事長朱增宏質疑,台灣海峽超過170公里海域極少,國科會沒注意到可行性。事實上,對話一開始,科學家亦不清楚新的保護條件。

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李昭興教授澄清,「探測船已經是、大約是、可能是24小時經過台灣海峽,只是用空氣槍 (美方資料225db,40秒震一次),不拖帶接收儀器,保證照這些範圍來做。」蔡武庭則說,現在有一位台灣的海洋生物學家與美國四位專家密切觀察。

科學家正面回應環保團體再度開評估討論會訴求,也同意日後建立海洋活動機制,但對於環保團體及台灣鯨豚學者參與評估會,蔡武庭說:「給我們些機會討論一下。」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白海豚不安寧 歸咎研究沒倫理?

來源:People Post公民新聞平台
作者: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日期 2009-04-15 01:10:39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33973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媽祖魚遶境紀錄片片段大公開

說明:此為影片剪輯草稿,尚未校正,內容或字幕若有誤請見諒。

剪輯‧字幕/陳秉亨


#6 句點不停歇


#5 迴響


#4 突圍


#3 手忙腳亂的第一天



#2 從模型談起


#1 楔子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國科會實驗威脅白海豚 環團轟

國科會實驗威脅白海豚 環團轟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841659.shtml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台北報導】
2009.04.11 05:38 am

媽祖魚保護聯盟等團體,昨天帶著白海豚模型,赴國科會抗議。
記者侯永全/攝影


環保團體昨天到國科會抗議,指國科會核准美國研究船執行海底震測實驗,將影響瀕臨絕種的媽祖魚,也就是中華白海豚。

國科會表示,這項計畫對白海豚的影響低,鯨豚接近時有暫停機制,但為了謹慎起見,會邀集相關部會與學者專家先行評估。

「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計畫」將在台灣附近海域以空氣槍震源進行海底震測實驗,引發環保團體疑慮,他們指出,實驗採用的空氣槍威力達二百六十五分貝,僅次於水下核爆與海軍船震試驗,對倚賴聲納系統為生的鯨豚而言,殺傷力非常強。

環保團體指出,美國政府一直到今年三月卅一日才完成審查,但國科會卻早在一月,未了解影響評估結果的情況下,就核發研究許可。

國科會指出,研究船的空氣槍聲源放置深度都在十公尺,在此範圍內聲波強度會隨距離衰減,計畫的測線都規畫在離岸廿公里以外,白海豚通常活動範圍會在海水與淡水交會處,也就是離岸三公里以內,因此相關震測實驗對白海豚的影響度低。當鯨豚等海洋哺乳類動物接近研究船一定範圍內,相關實驗研究就會暫停。

國科會自然處處長鄭建鴻說,這項計畫在台灣海峽的相關研究是在五月初進行,在此之前會儘速邀請相關部會及學者專家,評估美方三月底所發出的意外騷擾特許內容。

探測計畫傷豚疑慮 國科會:5月前開評估會

探測計畫傷豚疑慮 國科會:5月前開評估會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rno=2&fi=\NEWSBASE\20090410\WEB1477&vi=33837&sdt=20090331&edt=20090410&top=50&date=20090410&time=16:07:04&cls=index2_totalnews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中廣新聞網)
2009 / 04 / 10 星期五 16:07


國科會准許美國研究船執行「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計畫」(TAIGER),遭質疑將嚴重威脅瀕臨絕種的白海豚,對此國科會表示,研究的震測實驗對白海豚影響度低,如果有鯨豚接近,實驗船也有相關安全措施,不過國科會也允諾,5月前將針對美方提出的緩和措施,召集部會及學者專家進行評估討論。(陳奕華報導)

針對國科會准許美國研究船(Langseth)在台灣附近海域以空氣槍震源進行海底震測實驗,執行「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計畫」(TAIGER),環保團體抗議這將嚴重影響瀕臨絕種的白海豚生態,對此國科會回應,研究船的空氣槍聲源,放置深度都在10公尺,在這個範圍內聲波強度會隨距離衰減,以目前計畫測線都規劃在離岸20公里以外,而白海豚通常活動範圍會在海淡水交會處,離岸3公里以內,因此震測實驗對白海豚的影響度低。

國科會自然處鄭建鴻處長表示,研究船也會有相關安全措施,當鯨豚接近到一定範圍內,相關實驗研究就會暫停。「他們那個設施裏面也有一些安全措施,如果有看到任何一隻白海豚、海豚或鯨魚,在他們噪音的範圍之內,180db範圍之內的話,就會馬上停掉。」

這艘美國研究船計畫執行前,已經向美國商業部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國家海洋漁業局申請,而且在3月底取得對於海洋哺乳動物的「意外騷擾授權」,其中詳細規範研究調查期間,對遭遇海洋哺乳動物的正當作業程序,對此,鄭建鴻處長表示,這項計劃在台灣海峽的研究部分是在5月初進行,國科會也會在這之前,儘速邀請相關部會及學者專家,針對美方3月底所發出的意外騷擾特許內容,進行評估。

聲納傷海豚 環團籲取消地動探勘計畫

聲納傷海豚 環團籲取消地動探勘計畫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rno=15&fi=\NEWSBASE\20090410\WEB1203&vi=33510&sdt=20090331&edt=20090410&top=50&date=20090410&time=15:02:50&cls=index2_totalnews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中廣新聞網)
2009 / 04 / 10 星期五 15:02

質疑國科會草率通過「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計畫」(TAIGER),因為研究用空氣槍,將對依賴聲納系統維生的鯨豚,帶來強大殺傷力,勢必嚴重衝擊到台灣海峽的生態,包括台灣動社會研究會、馬祖魚保育聯盟等環保團體,今天前往國科會前抗議,要求撤銷這項計畫許可。(陳奕華報導)

環保團體指出,這項美國研究機構預定今年在台灣、日本、中國與菲律賓的經濟海域進行海底探勘TAIGER計畫,美國政府去年12月開始針對計畫進行影響評估,今年3月31號才完成審查,並且擬定緩和措施,包括為了保護海域中鯨豚,規定調查船必須距離台灣西部海岸至少20公里以上、中國大陸海岸150公里以上,水深達50公尺,才能進行震測探勘,換而言之,台灣海峽海域間根本沒有進行研究的空間,環保團體質疑國科會在還不了解這項計畫影響評估結果的情況下,就核發許可。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這個計畫本身就說明會對將近六萬隻白海豚有騷擾,美國的漁業局的核准是在今年三月,而且要求緩和措施,可是台灣卻在去年就已經審查,而且給了許可,換句話說國科會根本沒有好好把關,計畫如果繼續做的話,是不是他們在美國說的是一套,在台灣做的是一套呢?」

環保團體要求國科會應該立即取消這項計畫在台灣海域震測的研究許可,同時基於研究倫理,必需重新審查這項計畫是不是確實執行美國國家漁業局規定的所有緩和措施。

海域進行震測 影響6萬頭鯨豚

海域進行震測 影響6萬頭鯨豚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0410/1589474.html
民視 (2009-04-10 14:55)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10日到國科會高聲鳴笛,抗議國科會和美國將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震測,震動不但將帶來265分貝的噪音,也將影響6萬頭鯨豚,尤其是瀕臨絕種的白鯨豚,數量將大為減少。搬出鯨豚模型,大力按下汽笛,保育團體要國科會聽聽,瀕臨絕種的白鯨豚,也就是媽祖魚的感受。

原來台灣和美國,打算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震測,帶來的噪音高達265分貝,等於在水下進行核子爆炸,威力之大,將影響6萬頭鯨豚。

為了減輕影響,美國也提出配套,只要測試地點不要選在台灣海峽,影響將減到最小,不過,這個報告,3月才完成,國科會看都沒看,1月就搶先通過,草率態度,讓雙方爆發口角。

到底要怎麼減輕影響,雙方還要再協調,但眼看震測時間越來越近,這群無辜的鯨豚,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待。

TAIGER研究 國科會:5月前評估美方特許內容

TAIGER研究 國科會:5月前評估美方特許內容 收聽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t=1&NewsID=150908
中央廣播電台

時間: 2009/04/10
撰稿‧編輯:韓啟賢

國科會許可美國研究船執行「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計畫(TAIGER)」,引發會傷害白海豚的憂慮。國科會對此表示,這項計劃的相關震測實驗對白海豚影響低,而且當鯨豚接近時、有暫停機制;不過,國科會仍將在5月之前,邀集相關部會與學者專家先行評估。針對國科會核准一艘美國研究船(Langseth)執行「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計畫(TAIGER)」,在台灣附近海域以空氣槍震源進行海底震測實驗,遭環保團體抗議會影響瀕臨絕種的媽祖魚,也就是中華白海豚一事;國科會10日表示,這個案件是美國在台協會於去年9月透過外交部向國科會提出申請,國科會依照程序將申請書送到相關部會進行書面審查,於去年底由國科會召開跨部會會議,在今年1月發函同意給予許可。

而這艘美國研究船於TAIGER計畫執行前,已向美國商業部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國家海洋漁業局申請,在3月底取得對於海洋哺乳動物的「意外騷擾授權」,詳細規範了研究調查期間、對遭遇海洋哺乳動物的正當作業程序。


國科會指出,這艘研究船的空氣槍聲源放置深度都在10公尺,在此範圍內聲波強度會隨距離衰減;目前所有計劃的測線都規劃在離岸20公里以外,而白海豚通常活動範圍會在海水與淡水交會處,也就是離岸3公里以內,因此相關震測實驗對白海豚的影響度低。而且,當鯨豚等海洋哺乳類動物接近研究船一定範圍內,相關實驗研究就會暫停。


國科會自然處處長鄭建鴻說:『他們那個設施裏面有一些安全措施,如果有看到任何一隻白海豚,海豚或鯨魚在他們噪音的範圍之內,180db範圍之內,就會馬上停掉。』


鄭建鴻還指出,由於這項計劃在台灣海峽的相關研究是在5月初進行,國科會在此之前,會儘速邀請相關部會及學者專家,針對美方3月底所發出的意外騷擾特許內容,進行評估。

恐台灣海峽鯨豚受害 環團要求撤銷TAIGER計劃許可

恐台灣海峽鯨豚受害 環團要求撤銷TAIGER計劃許可 收聽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t=1&NewsID=150903
中央廣播電台

時間: 2009/04/10
撰稿‧編輯:韓啟賢

環保團體要求國科會撤銷TAIGER計劃以保護鯨豚環保團體要求國科會撤銷TAIGER計劃以保護鯨豚(韓啟賢 攝)

質疑國科會通過的「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計畫」(TAIGER),所使用的研究用空氣槍,將對依賴聲納系統維生的台灣海峽鯨豚,帶來強大殺傷力;包括馬祖魚保育聯盟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等環保團體,今天10日前往國科會抗議,要求撤銷這項研究計畫許可。環保團體指出,這項研究計劃預定今年在台灣、日本、中國與菲律賓的經濟海域進行海底震測探勘計畫。而美國政府去年底開始針對這項計畫進行影響評估,到了今年3月底才完成審查,並擬定緩和措施;像是為了保護海域中的白海豚等鯨豚,規定調查船必須距離台灣西部海岸至少20公里以上、中國大陸海岸150公里以上,而且水深達50公尺,才能進行音爆。

環保團體質疑,台灣海峽海域內還有進行這項研究的空間嗎?並指國科會在還不瞭解這項計畫影響評估結果的情況下,就核發許可。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原音)美國漁業局要求的是150公里,從中國大陸海岸是150公里外,台灣海岸是 20公里外,台灣海峽有多少區域是屬於在這個範圍內?(影響的)不是只有白海豚,對不對?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是不是應該重新做海洋生物影響評估,重新做審查?』


環保團體要求國科會應該立即取消這項計畫在台灣海域震測的研究許可,同時基於研究倫理,必須重新審查這項計畫是不是確實執行美國國家漁業局規定的所有緩和措施。而且,未來國科會審查的所有研究計畫,如果有生態環境爭議,應該依法召開聽證會,以昭公信。

保護鯨豚 保育團體盼撤銷TAIGER研究許可

保護鯨豚 保育團體盼撤銷TAIGER研究許可
【2009/04/10 13:05】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中央社〕保育團體今天呼籲國科會,撤銷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許可,避免影響鯨豚等海洋生物。國科會表示,實驗船有安全設施並有海洋生物專家隨時觀察處理,影響應該很小。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媽祖魚保育聯盟、綠黨、全球綠人之友會等團體今天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陳情,他們高舉「計畫審查不能草率、研究不能沒有倫理」海報,呼籲國科會立即撤銷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TAIGER)許可。

陳情團體指出,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地地球觀測所(L-DEO)在台灣、日本、中國及菲律賓經濟海域內進行海底震測探勘計畫,震測所採用的空氣槍陣威力達265db(噪音值單位),對倚賴聲納系統的鯨豚而言,殺傷力強大。

陳情團體並指出,美國政府去年12月開始針對此案進行影響評估,今年3月完成審查並擬定緩和措施,以減輕對海洋生物生態的影響,但國科會今年1月,在還未了解此案影響評估結果情況下,即核發研究許可。

陳情團體表示,美國國家漁業局擬定的緩和措施,為了保護白海豚、西太平洋灰鯨、露脊鼠海豚及其他沿岸種類,規定調查船必須距離台灣西部海岸至少 20公里以上、中國大陸海岸 150公里以上,且須水深達 50公尺才能進行音爆;換言之,不准在絕大部分的台灣海峽海域進行調查。

陳情團體並表示,國科會宣稱去年12月曾針對此案召開審查會,但拒絕將會議記錄公開,國科會應提供完整的會議紀錄等資料,讓民眾及鯨豚專家有機會了解決定過程並提出意見。

陳情團體要求國科會,立即撤銷L-DEO今年在台灣海域震測研究許可,重新審查計畫能否確實執行美國國家漁業局緩和措施。

國科會自然科學發展處長鄭建鴻表示,國科會對鯨豚等海洋生物考量很多,特別要求做好安全處理,實驗船上有 5名海洋生物專家並有安全設施隨時觀察,若看到任何白海豚、海豚及鯨魚在噪音範圍內,空氣槍會暫停。

鄭建鴻表示,白海豚活動區域大約離海岸 3公里,實驗是在海岸 20公里以外,對白海豚噪音的影響應該很小,因此才發給許可。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國科會與美合作在海峽中線震測 環團質疑:將危及海洋生物

國科會與美合作在海峽中線震測 環團質疑:將危及海洋生物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42389

本報2009年4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國科會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的「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簡稱TAIGER)即將在台灣海峽進行長達4個月的海底地震探勘計畫。環保團體質疑國科會審核過程有違程序正義,也未顧及震測使用的空氣槍巨大噪音將危及鯨豚。環保團體今(10)日到國科會陳情,要求立即撤銷許可。

國科會表示,TAIGER震測計畫包括研究台灣造山運動、以及了解台灣地震產生原因,從4月起到7月在台灣海峽進行4次震測。

環保團體今天抬出保麗龍做的中華白海豚模型,現場十多支汽笛聲齊發,噪音量就讓在場媒體大呼吃不消。媽祖魚保育聯盟陳秉亨表示,震測所用的空氣槍威力達265db,僅次於水下核爆炸與海軍船震試驗,對倚賴聲納系統為生的鯨豚,殺傷力相當大。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表示,該計畫向美國政府申請的文件中,指這項計畫可能騷擾5、6萬頭鯨豚,影響範圍可能衝擊台灣海域白海豚。「國科會問都沒問就允許外國船騷擾我們的動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說,「我們爭的是程序正義」。美國政府3月才發給許可,美國國家漁業局並擬定緩和措施,以減輕對海洋生物生態的影響,包括須距離台灣西部海岸至少20公里以上、中國海岸150公里以上、水深達50公尺才能進行音爆。

朱增宏質疑,我國的國科會卻搶先在去年12月即審查、1月就發給許可,「有違研究倫理,國科會應重新審查」。

針對環保團體的質疑,國科會自然發展處長鄭建鴻表示,依我國法律規定,類似研究計畫必須在半年前提出申請,美國是去年9月提出,12月時國內相關部會召開會議,1月分發給許可。至於為何我國許可在美國政府之前,他表示,「不清楚該計畫向美國提出申請的時間」。

朱增宏說,以美國漁業局的緩和計畫來看,台灣海峽幾乎已沒有空間可進行震測,但這項計畫卻要直接穿越台灣海峽,令人質疑研究計畫是「在美國說一套、在台灣做另外一套」。

計畫主持人之一、海洋大學應用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昭興表示,已要求未來執行震測時,對海洋生物的影響要做得非常好,海洋生物學家應在船上密切偵測。他強調,白海豚活動空間在離岸3公里處,而TAIGER在台灣海峽的測線平均離岸20浬,「應該不會有任何影響」。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國科會海洋學門負責人蔡武廷表示,TAIGER也向中國申請,但未獲回應,因此震測路線以海峽中線為主、水深愈深愈好。空氣槍震動頻率每40秒一次。他相信,震測計畫已對海洋生物做好相關保護措施。

前行政院永續會委員林聖崇要求,國科會不能黑箱作業,應完整公佈所有研究計畫、會議資料。環團指出,如有騷擾野生動物之虞,應諮詢各領域專家及團體提出緩和措施。如有爭議應依行政程序法舉行聽證會,以昭公信。

地震探勘爆破聲 環團批害白海豚

地震探勘爆破聲 環團批害白海豚
公共電視
2009年04月10日 05:35
http://news.sina.com

環保團體在國科會門口,同時鳴放氣笛,聲音震耳欲聾,讓在場的人都快受不了,不過環保團體批評,最近美國即將在台灣海峽進行的海底地震測量探勘計畫,發出比這個還大上好幾倍的聲音,恐怕會讓傷害已經快消失的中華白海豚。國科會在去年年底,通過美國的研究計畫,允許調查船在台灣西部海岸20公里之外,並距離中國150公里的地方進行聲音爆破,環保團體擔心將會嚴重影響海豚生態,但是執行計畫的主持人,海洋大學教授卻認為沒有這麼嚴重。到底會不會傷害,國內研究中華白海豚生態的台大學者周蓮香表示,應該沒有環保團體想像中的嚴重,但還是認為,調查船應該要特別注意路線,避開中華白海豚較常出現的海域,盡量把干擾降到最低。記者林靜梅沈志明台北報導。


(2009-04-10 20:00)公視晚間新聞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環團抗議 「國科會成媽祖魚殺手」

環團抗議 「國科會成媽祖魚殺手」
http://www.udn.com/2009/4/10/NEWS/NATIONAL/NAT5/4840547.shtml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09.04.10 02:56 pm

「台灣的媽祖魚,可能會毀於一旦」。國內多個環保及生態保育團體,上午到國科會陳情抗議,強烈要求國科會撤銷「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以挽救瀕臨絕種的媽祖魚 (中華白海豚)。

該項抗議陳情活動,抗議者曾一度以瓦斯汽笛鳴笛抗議,警方也曾舉牌一次警告。國科會官員及計畫主持人海洋大學教授李昭興表示,會深入研究了解再說。

由多個環保團體組成的媽祖魚保育聯盟上午表示,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預定今年在台灣、日本、中國和菲律賓的經濟海域內進行之海底震測探勘計畫。其震測所採用的空氣槍陣威力達265分貝,僅次於水下核爆炸與海軍船震試驗。對倚賴聲納系統為生的鯨豚,殺傷力非常強大。

聯盟認為,美國政府於去年12月開始針對該案進行影響評估,今年3月1 日才完成審查,並擬定緩和措施,減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但國科會卻於今年1月,未了解該案情況下,就核發許可,太草率了。

【 2009/04/10 聯合晚報】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研究不能沒有倫理!計畫審查不能草率!國科會應立即撤銷「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TAIGER)許可!」新聞稿

研究不能沒有倫理!計畫審查不能草率!
國科會應立即撤銷「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TAIGER)許可!
新聞稿

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 (Taiwan Integrated Geodynamics Research -- TAIGER),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地地球觀測所 (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 -- L-DEO)預定今 (2009)年在台灣、日本、中國和菲律賓的經濟海域 (EEZ)內進行之海底震測探勘計畫。其震測所採用的空氣槍陣 (airguns)威力達265db,僅次於水下核爆炸 (>300db)與海軍船震試驗 (250~300db),對於倚賴聲納系統為生的鯨豚而言,殺傷力非常強大。美國政府於去 (2008)年12月開始針對該案進行影響評估,今年3月31日才完成審查,並擬定緩和措施,以減輕對海洋生物生態的影響。但國科會卻於今年1 月,在還未了解該案影響評估結果的情況下,就核發研究許可,顯示台灣政府審查之草率,也是研究倫理最錯誤的示範。


美國國家漁業局 (NMFS)在審查後擬定的緩和措施,包括為了保護白海豚、西太平洋灰鯨、露脊鼠海豚和其他沿岸種類,規定調查船 (R/V Marcus G. Langseth)必須距離台灣西部海岸至少20公里以上、中國大陸海岸150公里以上,且必需於水深達50公尺才能進行音爆。換言之,不准在絕大部分的台灣海峽海域進行調查。但L-DEO計畫的調查路線卻要直接穿越台灣海峽,讓人質疑該研究計畫是在美國說一套,在台灣做另外一套。

在L-DEO向美國政府申請的文件當中,說明可能騷擾的鯨豚數量計達5~6萬頭,包括68隻(甚至99隻)白海豚(即印太洋駝海豚)。亦即,其影響範圍可能衝擊台灣海域68.7%到100%的白海豚。但台灣政府,包括國科會與農委會在內卻對L-DEO宣稱會有騷擾的事實,以及美國政府應而要求的緩和措施視而不見。

國科會宣稱針對該案曾於去年12月29日召開審查會,卻拒絕將會議紀錄公開,違反資訊公開法,也令人懷疑該海底震測研究計畫審查過程的公正性。

國科會應提供完整的會議紀錄等相關資料,讓民眾和鯨豚專家有機會了解該案之決定過程並提出相關意見。

該研究計畫震測音爆威力達265db,對於倚賴聲納系統為生的鯨豚而言,殺傷力非常強大。尤其是僅存百隻、瀕臨絕種的媽祖魚(中華白海豚),其生存危機將面臨更嚴重的威脅。

我們要國家科學委員會:

1. 立即撤銷L-DEO 2009年在台灣海域之震測研究許可。

2. 國科會應基於研究倫理,重新審查該計畫是否能確實執行美國國家漁業局規定的所有緩和措施,包括為保護台灣的保育類鯨豚,不准研究船 (R/V Marcus G. Langseth)在台灣海峽進行調查。並在未來任何海洋震測研究進行之前,先就其對生態可能造成的衝擊做徹底透明的評估。


3. 國科會審查之所有研究計畫,如有對野生動物造成騷擾或其他影響之虞,應通知相關部會,並諮詢各領域專長學者及團體,釐清所有可取得關於其可能造成的生態衝擊和緩和措施資料。如仍有爭議,應根據行政程序法召開聽證會,公開辯論以昭公信。


主辦單位: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環保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雲林縣野鳥學會、彰化海岸保育聯盟)綠黨、全球綠人之友會

新聞聯絡人:陳秉亨/手機:0920563724 楊士慧/手機:0937833378

「科技怎麼可以沒有人性─抗議國科會成為白海豚(媽祖魚)殺手!」採訪通知

【活動採訪通知】
科技怎麼可以沒有人性
抗議國科會成為白海豚(媽祖魚)殺手﹗

【說明】
台灣大地動力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英文縮寫:TAIGER (Taiwan Integrated Geodynamics Research),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組織L-DEO:拉蒙特-多爾地地球觀測所 (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計畫於2009年在台灣、日本、中國和菲律賓的經濟海域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 EEZ)內進行海洋震測研究之海底探勘,海底震測所採用的空氣槍陣 (airguns)威力(265db)僅次於水下核爆炸 (>300db)與海軍船震試驗 (250~300db),對於倚賴聲納系統為生的鯨豚而言,殺傷力非常強大,尤其是僅存百隻、瀕臨絕種的媽祖魚(中華白海豚),面臨嚴重威脅。

因此美國政府非常謹慎地在 3月31日才發給許可,但身為探測地點的台灣主管機關國科會,竟不理會民間社團提出的陳情,在一月份就發給許可,由日前探測工作在新竹竹東鎮及尖石鄉施作試爆,震動引起民眾恐慌憤怒,可見國科會完全未盡主管機關之責,罔顧科學倫理,因此民間社團於明日4月10日上午10點,準備白海豚等身大小模型,與製造噪音的設備,前往國科會抗議,讓國科會了解噪音對生物的影響,敬邀各位媒體先進蒞臨採訪。

時間︰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上午10點
地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06號)
主辦單位:媽祖魚保育聯盟﹙台灣生態學會、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環保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雲林縣野鳥學會、彰化海岸保育聯盟、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新聞聯絡人:陳秉亨/手機:0920563724 楊士慧/手機:0937833378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強力軍用聲納會導致鯨豚短暫喪失聽力

強力軍用聲納會導致鯨豚短暫喪失聽力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30509+132009040801191,00.html
新聞速報 2009.04.08
法新社

一項針對海軍作戰、演習與鯨豚擱淺關連性的調查發現,非常強力且持續的聲納,會導致海豚暫時失去聽力。


近10年來已經發生無數起鯨豚擱淺事件,各界指責這個現象和作戰艦艇演習有關。


其中一個說法是,潛艦和水面艦艇所使用的強力中頻聲納傷害鯨豚聽力,使藉著聲音導航的這些海洋哺乳類動物喪失方向感。


今天一份刊登在英國「生物學通訊」(BiologyLetters)的論文中,對這個說法提供了首次實驗室規模的研究調查,但是作者並未指明鯨豚擱淺是因軍用聲納所造成。


夏威夷大學教授穆尼(Aran Mooney)率領的海洋生物學家對一隻人工養殖,經過訓練的大西洋瓶鼻海豚進行實驗,讓牠暴露在砰砰作聲的強烈中頻聲納中。


這項實驗在夏威夷海洋生物學中心(HawaiiInstitute of Marine Biology)的開放性水塢中進行,海豚訓練員也在旁參與。


科學家在海豚頭部裝設了一個無害的吸盤,上面有可以監測海豚腦波的感應器。


當聲納到達203分貝,並且一直持續時,神經學資料顯示這隻海豚喪失聽力,它的大腦也不再對聲音有所反應。


不過穆尼說,喪失聽力只是短暫性的,該實驗對海豚沒有傷害。


實驗中,每一回合出現3次爆鳴聲,經過24秒再進行下個回合。海豚喪失聽力出現在連續5回合暴露在噪音後,20分鐘後恢復聽力。


其他感應器發現,只要聲納一打開,海豚的呼吸次數明顯增加。


穆尼教授對「法新社」說,「我們確信(連續性強大聲納)對海豚具有生理性和部分行為有影響,但要推斷在野地的情況就不很確定」。(譯者:賴秀如)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A Response to Who Killed the Sousa Dolphins: "We Must Wait No Longer to Protect the Sousa"

A Response to Who Killed the Sousa Dolphins: "We Must Wait No Longer to Protect the Sousa"(是誰正在謀殺媽祖婆的粉紅護法?)
Allen Chen
Taiwan Ocean Education Association
Eastern Taiwan Strait Sousa Advisory Working Group

Chungshan University Professor Li Jhengdi's article that you ran in your China Times forum on 3 April 2009 (? confirm) calls on the government to squarely face the issue of conservation measures for a population of fewer than 100 Indo 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along Taiwan's west coast. I wholeheartedly endorse Professor Li's views that active measures must be adopted. However, the article mentions a number of points that require further clarification if we are to determine who exactl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extermination of "Matsu's Pink Angels."

Professor L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a special interdisciplinary task force be set up to obtain research funding and to consolidate government, scientific and ngo resources to undertake work to protect the Sousa." Apparently Professor Li is not aware that there is already a legal framework in place, peer-reviewed scientific journal articles on the animals abound, and ngos have already been actively working in nearly every village on Taiwan's west coast to promote education about the Sousa. The condi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Sousa are all in place, the only question is whether the government will act.

Independent scientists retained by the Matsu Fish Conservation Union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re are fewer than 100 of the ETS 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remaining, dispersed between the Miaoli-Hsinchu county line through Taichung, Changhua, Yunlin and Chiayi. Through photo-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the coloring of this population of dolphins has been shown to differ from that of the populations in Hong Kong and China thus constituting a distinct population. This information was published in 2007 and 2008 in the journal Mammalia and was also the subject of discussion and verification during two international seminars and workshops held in 2004 and 2007. All of this information can easily be found through a google search and has not reasonably challenged or questioned by any scientific authority. These studies are the basis for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onservation of Nature designation of the ETS Sousa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and in need of urgent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keep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community, Taiwan’s Forestry Bureau, Council of Agriculture has classified the animals in category 1 of endangered species pursuant to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Act.

With the legal framework and scientific proof in place the most direct way to protect these animals is through the designation of their habitat as “important habitat” under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Act. It is as simple as the measures taken to protect the Taiwan Salmon’s habitat by declaring the Ciwanjia River important habitat under the same law. While the local Matsu’s Fish Conservation Union is engaging local groups in the west coast counties in joint education efforts, and their hard work at raising fund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petitioning the government, and even participating in an eight-day parade event with the Tachia Matsu Temple, are all laudable and demonstrate foresight and determination, however, although far ahead of the government, their efforts will hardly succeed without more.

Concerned by the lack of cetacean expertise in Taiwan, and while the MFCU has been going ahead with their initiatives, a volunteer group of international cetacean and other scientific specialists have formed the Eastern Taiwan Strait Sousa Technical Advisory Working Group to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research and consultation services to help protect the animals from extinction.

That all of these activities have been going on at a feverish pace fo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leads one to wonder whether there really is a need for form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task force" as proposed by Professor Li.

In addition, this failure of the government to take an active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TS Sousa may very likely be the last straw for these animals. In fact the failure likely stems from the government's development plans for Taiwan's west coast. According to the two International workshop reports of 2004 and 2007 the five major threats to the dolphins are disappearance of habitat, reduction of fresh water flow impacting on their food supply, municipal,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noise, and gill nets. The iron clad evidence given by the scientists on these factors are what the government must confront if it is serious about saving the animals.

But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is disappointing. The Executive Yuan has been actively interfering on the side of the private developer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highly-polluting, high-carbon emissions petrochemical plant development in the Dacheng wetlands of Changhua County: the cabinet announced that the assessment process must be speeded up for the benefit of industrialists and to save th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Taipower and Formosa Plastics are quietly proceeding with their mega projects for a coal fired power plant and petrochemical plant expansion respectively, right in the heart of ETS Sousa habitat. Even more ironic was listening to a scholar who on the one hand takes government money for ETS Sousa research, while on the other takes funding from Taipower and Formosa Plastics for ETS Sousa research. Those with a little background on the issue were dumbfounded as this "expert" explained to scholars, officials and ngo representatives during an interagency meeting on ETS Sousa conservation measures, how "we need more funding to do more research".

This is typical of the kinds of expert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relying upon: playing both sides for research funding, behaving as though they have no understanding about recusal or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all but ignoring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while continuing to make contradictory and confusing statements. They are being used by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delay any meaningful action, but while these academics banter about the need for more research, the time borrowed from Matsu, the sea goddess, is running out for the ETS Sousa.

The 23rd day of the third month in the lunar calendar is Matsu’s birthday. The waters of the Eastern Taiwan Strait become calm as a magnificent chorus of life is revealed: the corals of Kenting and Penghu begin to spawn, the schools of octopus return to the shallows around Penghu to mate, and the gentle, giant whale sharks lazily go about their feeding in the depths of the ocean. But as the Sousa, the leaping pink spirits of the Eastern Taiwan Strait, come out of their winter cloak of white-capped waves, will we Taiwanese begin to ask ourselves how much of the environment do we have to sacrifice before we understand that without healthy dolphins there will be no healthy seas, and without healthy seas there will be no healthy humans?

Translated by Robin Winkler, approved by Author 070409

是誰正在謀殺媽祖婆的粉紅護法?

是誰正在謀殺媽祖婆的粉紅護法?(A Response to Who Killed the Sousa Dolphins: "We Must Wait No Longer to Protect the Sousa")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42288
作者:陳昭倫(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顧問/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技術顧問團顧問)

中山大學李政諦教授日前於中國時報撰寫《保護白海豚不能再等》ㄧ文,呼籲政府正視這隻住在
台灣西海岸不到百隻的白海豚保育的問題,筆者相當同意李教授要積極保育的說法。但是,文章中提到的許多的觀點必須進ㄧ步的釐清,才能知道到底是誰正在謀殺這隻媽祖婆身邊的粉紅護法。

http://e-info.org.tw/files/active/50/20070129-134712-dolphin.jpg

首先,文中提議「要組織跨領域團隊,爭取長期研究經費,整合政府、科學家和非政府組織去進行白海豚的保育工作」。李教授可能不知,保育白海豚的法源早已具備,經過同儕審查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的資料已充足,非政府組織早已深入白海豚分布的西海岸的每個村落進行保育推廣工作。因此,保護白海豚的所有條件早已具備,現在只剩下政府作不作的問題。

東台灣海峽的白海豚族群經過媽祖魚聯盟委託獨立環評的國際鯨豚豚專家研究發現其族群量已不到百隻,分布的範圍已確認從苗栗新竹交界的海岸線ㄧ路經過台中、彰化、雲林到達嘉義;而經過體色與色斑的比對顯示東台灣海峽的族群與中國和香港沿岸的族群顯著不同,是屬於獨立的群。這些科學資料都已在2007和 2008的《哺乳類學》國際期刊發表,並在2004與2007年兩次的國際研討會中被進ㄧ步的確認。相關的科學資訊在google上都可輕易收集,是不可抹滅的事實。這也是IUCN 將東台灣海峽族群列為極度瀕危的族群,急需保育行動引用的證據。而在順應國際潮流的情況下,農委會林務局管轄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白海豚也是列名的ㄧ級保育類動物。因此,在科學證據與法律條文齊備的情況下,保護白海豚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引用野生動物保護法將東台灣海峽的白海豚族群棲息分布的範圍,宣告為其重要棲息地,就像保護七家灣溪的台灣鮭魚ㄧ樣的簡單。而非政府組織的媽祖魚聯盟結合台灣西海岸在地的保育和教育的團體,ㄧ分ㄧ毫辛勤的募款進行科學研究、教育宣導、政府請願和參與八天七夜的大甲媽祖的繞進活動,早早就跑在政府前頭去拯救瀕危的媽祖魚了!同時,在擔心台灣缺乏真正的鯨豚專家的情況下,國際上關心白海豚的鯨豚研究和海洋保育科學家也組成「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技術顧問團」,以志工的方式提供科學審查與諮詢的協助。這ㄧ切的努力都已是如火荼的現在進行式,何來李教授所言還需要再組跨領域的團隊等等疊床架屋的想法呢?

再來,政府不積極的作為很可能為正走上滅亡的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補上最後ㄧ槍。其實白海豚保育背後真正的問題是台灣西部整體發展失衡的寫照。根據 2004與2007年的國際研討會的共識,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面臨五大威脅包括:棲地消失;淡水減少輸入,影響食物來源;生活廢水以及農業與工業化學污染;水下噪音;流刺網誤捕。這些鐵證如山的結論都是政府要拯救白海豚必須正視的問題。然而,政府的作為總是令人感到失望,近來行政院積極干預正在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石化業在彰化大城溼地的大型高污染高二氧化碳排放的開發案,宣稱要加速審查通過,以利財團的開發,挽救經濟;同時台電與台塑於白海豚棲息地準備加蓋火力發電廠與六輕擴廠案正在悄悄進行中,更諷刺的是,在行政院跨部會的永續發展委員會白海豚保育公聽會,竟是ㄧ手拿政府委託案,另ㄧ手卻又拿台電與台塑開發單位補助的報告,認為白海豚保育需要再研究。這種令人錯愕,不知利益迴避,漠視國際提供的科學證據,同時ㄧ邊製造矛盾與拖延的結果,將會讓白海豚深陷於「研究再研究,ㄧ切照舊」的操作模式。連跟媽祖婆借來的時間都不夠的情況下,白海豚終將消失於台灣的西海岸。

http://e-info.org.tw/files/active/91/20080814-170710-Image1.JPG

每年農曆3月23日是媽祖婆的生日,白海豚就如順風耳與千里眼兩位媽祖跟前護法ㄧ樣,前來護衛台灣的海洋生物。現在,平靜的台灣海峽裡,繽紛的生命樂章正在響起:墾丁和澎湖的珊瑚在產卵、澎湖小章魚集體回到珊瑚淺坪來交配、慈祥的海中鯨鯊巨人迴游來覓食。但是獨缺粉紅精靈媽祖魚躍水的身影,台灣的人們到底還要付出多少的環境成本與罹癌的風險,才能了解粉紅護法要傳給我們的訊息:「只有健康的白海豚,才有健康的海洋,只有健康的海洋,才有健康的人們」呢?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精灵"落在三娘湾 粉色海豚让人惊喜

"精灵"落在三娘湾 粉色海豚让人惊喜
中國網
2009-04-02
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2009-04/02/content_17543730.htm


几只海豚在广西钦州市三娘湾附近海面嬉戏,其中有粉红色海豚。


几只海豚在广西钦州市三娘湾附近海面嬉戏,其中有粉红色海豚。

传说海豚是一种十分美丽的动物,钦州三娘湾一带有中华白海豚,是当地渔民的好朋友。3月29日,记者来到三娘湾,与当地渔民驾船出海,一睹海中“精灵”的美丽。

渔民们说,三娘湾白海豚有黑色的、灰色的、蓝色的、粉红色的,有五六种颜色,而且皮肤光滑、细腻,特别是粉红色,那真是涛涛大海中吉利的点缀,诗意无限。

在海上30多分钟,记者竟21次看到跳跃的海豚,多姿多彩!(韦义华)


两只粉红色海豚在广西钦州市三娘湾附近海面戏嬉


粉红色海豚在广西钦州三娘湾附近海面戏嬉

桂海豚五顏六色 半小時現20次

2009-4-1大公網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4/01/images_0710-1058662.htm

桂海豚五顏六色 半小時現20次

兩隻粉紅色海豚在廣西欽州市三娘灣附近海面戲嬉。
幾隻海豚在三娘灣附近海面嬉戲,其中有粉紅色海豚。

【大公網訊】廣西欽州三娘灣一帶有中華白海豚,是當地漁民的好朋友。近日,記者來到三娘灣,與當地漁民駕船出海,一睹海中「精靈」的美麗。

據廣西新聞網欽州31日消息,當地漁民們說,三娘灣白海豚有黑色的、灰色的、藍色的、粉紅色的,有五六種顔色,而且皮膚光滑、細膩,特別是粉紅色,那真是濤濤大海中吉利的點綴,詩意無限。

在海上30多分鐘,記者竟21次看到跳躍的海豚。

保護白海豚不能再等了

保護白海豚不能再等了
2009-04-03
中國時報 言論新聞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040300452,00.html

李政諦】


這星期,第一屆海洋哺乳類動物保護區國際會議正在夏威夷舉行,聚集了上百名來自世界的學者、保育人士、甚至國際捕鯨協會的代表,一起思謀照護鯨豚動物的工作與方法。而生長在台灣西海岸,被列為瀕臨絕種物種的中華白海豚,如何保育也受到關注。

在我們唯一的地球上,鯨豚動物是平均體型最大的一群野生動物。對於生活於島上陸地的人類,鯨豚活動於大海中,似乎與我們沒有很大的交集。但人類發展的歷史中,我們卻曾經是鯨豚主要的捕獵者之一。現在,我們在大型的水族館可以看到部分的鯨豚,也感受到他們的聰明與可愛。但對這群原始生活在大海中的精靈,我們更需要的是,背負起共同生存的責任。


在二○○四年台灣的西海岸開始有了中華白海豚的正式紀錄。這種海豚甚至離我們更近,他們大部分都在離台灣西海岸不到六公里的地方生活。如果以台灣西海岸人口村落密集的比例來看,中華白海豚其實是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裡!一群海中的台灣原生住民,已經至少在台灣西海岸活動了一段很長的日子。


台灣的西海岸經過農耕、中小工業、重工業開發的發展歷程,這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對大海製造汙染與產生破壞,也影響到中華白海豚的生存;雖然目前約還有上百隻的中華白海豚並未離我們而去,但卻面臨很大的生存危機。二○○八年知名國際保育團體IUCN已經把生存在台灣沿海的中華白海豚族群,列為世界上瀕臨絕種的物種。


過去經濟發展落後的中國大陸,對貓熊族群復育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與資源,貓熊已不在是瀕臨絕種的物種了。不僅如此,過去幾年中國大陸同時也開始投入生存在廈門與廣西地區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工作,平均每年至少投入上千萬台幣的人力物力。再加上香港自十五年前便開始全面研究、保育生存在香港的中華白海豚,並建立一成功的保護區。相對之下,台灣該負起的責任不能再等了!


負責的態度是台灣中華白海豚族群存續的第一步,而保育大型的鯨豚類野生動物不僅是一連串不斷的投入,還需要有能力的跨領域團隊,才能獲得成功的機會。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育,依法由林務局保育單位負責,海洋的資源則由漁業署負責。很明顯的,海中的鯨豚便需要整合不同的機構、科學家與非政府組織,還有持續的經費支持與人才訓練,而成為負責與有能力的團隊。


大甲的媽祖剛剛才完成遶境保護信仰人民的平安,其中有一非政府組織─媽祖魚聯盟也在遶境的陣頭中,祈求媽祖也能來幫助中華白海豚在地的生存與生活。


其實我們的海洋,更必須由我們自己來負起保護責任與決心。這一連串的努力即將開始,可是卻也讓人憂心。因為,我們看不到整合的團隊與政府經費持續足夠投入的動作。要擔起這樣的責任要有足夠的能力,要有長期且詳細對中華白海豚生態與其棲地進行調查與監測、更要有能減緩我們對中華白海豚造成傷害的法規、設備、保護工具與會使用了解這些工具的人才。這一切都不是從國外經驗直接抄襲即可。


而不管是設立保護區,或者需要當地社區、義工或學者的投入;保育瀕臨絕種中華白海豚的責任非同小可,執政當局千萬要在一開始時便能詳細的規畫,組成真正的專家團體,從不同負責的機關整合足夠的經費,培養長期經營管理的人才。而如果沒有這樣整合、長期永續經營的認知,我們可能便會失去我們世代相處的朋友,世界將失去一獨特的生物。挽救瀕絕動物的責任的時機,不要錯過了。


(作者為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媽祖魚遶境紀錄片預告



剪輯/陳秉亨

媽祖魚陣頭護生態 與大甲媽祖一同遶境

媽祖魚陣頭護生態 與大甲媽祖一同遶境
http://epaper.pu.edu.tw//main.htm?pid=3&Class_ID=4&ID=2984
【靜報記者 許嫝純/台中報導】


由藝術家蔡英傑先生所製作的大型白海豚模型。(許嫝純/攝)

在大甲媽祖長達八天七夜的遶境過程中,參與的民眾除了看到各個陣頭的表演外,或許也注意到與眾不同的媽祖魚陣頭。由媽祖魚保育聯盟舉辦的「媽祖出巡護生態」活動,將生態保育議題帶入宗教活動,希望引起更多民眾關心媽祖魚的保護問題。

二十一日大甲媽祖起駕當日,「媽祖出巡護生態」的陣頭即跟隨在媽祖的隊伍之後,由一輛藍色發財車載著一座藝術家蔡英傑製作的大型白海豚模型,搭配著陣陣的鼓聲,希望將保育媽祖魚的訴求傳達給更多民眾知道。

「媽祖魚」是中華白海豚的暱稱,是台灣沿海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與媽祖守護海洋的角色雷同,所以才有此美稱。媽祖魚的生活範圍主要分佈在淺海地區,因此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污染、水下噪音等影響,由於這類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媽祖魚的生存環境已受到嚴重的破壞,族群的數量僅存100多頭,面臨著即將滅絕的危機。


媽祖魚保育問題受到媒體關注。(許嫝純/攝)


小孩子也對媽祖魚感到好奇。(許嫝純/攝)

「希望可以將媽祖魚與每年的大甲媽祖遶境做結合,讓民眾想到大甲媽祖就想到媽祖魚。」台灣生態學會的專案秘書甘宸宜表示,媽祖魚保育聯盟今年首次將媽祖魚和大甲媽祖遶境結合,希望將過去被認為是中產階級以上才參與的生態保育議題,透過與民間信仰的結合,拉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


在遶境的過程中,有許多民眾看見媽祖魚的陣頭都為之好奇,紛紛對媽祖魚的模型品頭論足。「有許多民眾覺得很新鮮,也會有人主動詢問有關媽祖魚的保育問題,甚至有陣頭會一邊遶境一邊和我們聊天。」甘宸宜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並表示經過雲林縣時,也有台西鄉的漁民、社區發展協會等團體自動與他們一起遶境。

對於首次將生態保育觀念結合媽祖信仰,甘宸宜說,今年是在比較倉促的情況下組成媽祖魚陣頭,因此有較多的細節沒有準備完善,希望可以透過第一次的經驗,花更多的時間籌備,使下一次的遶境可以達到更好的傳達效果。

除了將媽祖魚與大甲媽祖遶境結合以外,台灣生態學會也將於五月份舉辦志工培訓營,讓對媽祖魚有興趣且關心生態保育問題的民眾可以前往中部沿海地區觀察海豚,並且配合服勤時數,讓經過培訓的志工們向遊客解說保育概念,使媽祖魚和沿海地區的生態永續議題被民眾所正視。


跟隨在大甲媽祖隊伍後面的媽祖魚陣頭。(許嫝純/攝)


拆卸白海豚模型。(許嫝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