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0日 星期六

沙鹿→玉山主峰 搶救生態 用腳發聲 2007環境苦行隊開拔

好山好水的中台灣,如今環境日益惡化,現階段多種汙染總量如PM10、臭氧等,常超過法規標準,空氣中戴奧辛濃度為全國之冠;關心生態人士為尋找心靈原鄉、守護永續之鑰,和為台灣環境保護發聲等,昨日展開行動喚起大眾的重視與響應。 2007環境苦行昨日出發,今年以「走向心靈原鄉」為訴求,36人將以15天的時間,步行307.7公里,從沙鹿鎮靜宜大學出發,走到台灣的最高玉山主峰,希望讓隊員更瞭解台灣環境,培訓更多台灣環境的保護種子。 36人將以15天走307.7公里 環境苦行隊伍一行36人;分別來自退休教師、義工、學生及關心生態保育的社會人士等。年紀最大是53歲的劉國信,最小才17歲就讀弘文高中的郭文凱等,投入環境苦行行列。 靜宜生態系主任楊國禎指出,中部空品區從二級降為三級;水資源捉襟見肘,水利署被迫在水質較為不佳的大肚溪下游興建攔河堰等。 令人隱憂的是,中部呼吸器官罹癌增加率是最快的區域;縱使環境問題如此嚴重,國家還是力推台塑練鋼廠、國光石化等,高耗能、高汙染、高耗水等產業,這些將增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40%,台灣再無視全球環保責任,勢必將難逃貿易抵制。 楊國禎表示,中部沿海是瀕臨絕種、保育等級同櫻花鉤吻鮭的「中華白海豚」主要棲地;卻因保育不當,目前只剩約200多隻,過度的開發及工業汙染等,讓保育不易的中華白海豚,恐將會淪為物種滅絕的危機中。 向鱒鮭學習 回溯心靈原鄉 2007年環境苦行,昨天上午由主秘鄧嘉鴻授旗給學生郭昱顯後,即由主任楊國禎帶隊,向鱒鮭學習,要回溯台灣人心靈的原鄉;從沙鹿鎮靜宜大學誓師出發,將走過重大開發案最集中的台中、彰化、雲林等縣市。 一行人將沿著濁水溪、陳有蘭溪,經過土石流災害區南投信義鄉,由塔塔加進入自然的區域登上玉山;以15天的時間,步行307.7公里,用他們默默的行腳,喚起台灣民眾的生態良知及環境意識,瞭解與紀錄這塊土地,並向社會報告,喚起社會大眾與國家的正視。 生態學系三年級學生郭昱顯說,希望在15天的環境苦行中,能更瞭解台灣生態,關懷環境,找尋台灣生命力,共同為台灣加油!

為環境苦行 靜宜校園起步走

【本報沙鹿訊】台灣生態學會等單位舉行「二○○七環境苦行」,昨天從靜宜大學徒步出發,繞行中南部縣市,再徒步登玉山,全程共十五天;參加隊員有退休老師也有高中生,他們將以雙腳從平地走到三千九百五十三公尺的台灣最高峰玉山,為台灣環境加油。

該會表示,去年也曾舉行全島環境苦行活動,四十五天繞走本島一千一百多公里,今年「二部曲」路程雖只有三百多公里,但以台灣工業開發案最多的中部縣市為主,沿途安排許多環保議題,包括台中的中科與精密機械園區汙染問題,彰化縣內的彰化火力發電廠,彰雲沿海地區有保育中華白海豚、反八輕、湖山水庫等主題,新中橫路段安排國土復育議題,還要與各地環保團體互動。

今年因要徒步登玉山,需有相當體力與耐力,事前還舉行體力測驗,在報名的六十多人中,遴選出隊員三十六人,五十四歲的退休老師蔡秀菊年紀最大,就讀弘文高中二年級的郭文凱年紀最輕;兩人都表示,去年也曾參加過環境苦行,不會擔心體力不繼。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主任也是台灣生態學會常務監事楊國禎表示,台灣生態遭破壞日益嚴重,此次徒步上玉山,沿途介紹台灣山林之美外,也要闡述政府藉開發觀光等名義,造成的山林浩劫,摧殘破壞下,以致豐水期只要連日豪雨就有水患,枯水期時立刻缺水鬧乾旱。

有隊員表示,用雙腳愛台灣,雖然很笨但很實在,一步一腳印,最能與大地直接接觸。環境苦行隊員將沿台十二線進入台中市,跨越烏溪入彰化縣,再沿台灣西海岸,沿鹿港、二林、麥寮、四湖等鄉鎮南下,再由虎尾、林內到集集,沿新中橫路至塔塔加鞍部,七月十一日登玉山舉行最後的結業式。

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熊貓之父"潘文石與"海上精靈"海豚的生死情緣

新華網廣西頻道6月28日電(記者 覃廣華)被譽為"熊貓之父"的潘文石教授,2004年開始到廣西欽州市研究三娘灣的中華白海豚,延續了自己與"海上精靈"海豚之間的不解之緣。

海豚風浪中救起落水少年

"我自小在廣東汕頭海邊長大,念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因為喜歡游泳,每天一放學就往海邊跑,一邊跑一邊把衣服脫了,書包、衣服都扔在岸邊。當時有一個碼頭,我們從那裏往下跳,每天大概遊100多米,然後到另外一個可以上下的碼頭,從那裏上岸。"

"每天都這麼遊,從不覺得會有意外發生,但有一天碰到颱風,那天我們跳下去之後,發現浪特別大,怎麼遊也遊不過去,當時我覺得筋疲力盡,想可能要死掉了。我把手撐開,把頭擱在水面上,我想漂到哪算哪,也許能夠得救。"

"就在這個時候我腳碰到了東西,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海軍碼頭是很深的,怎麼會踩到東西呢?浪特別大,我看不清楚我踩的是什麼,也不知自己在什麼位置。過了一段時間,忽然有一個人拉我的手,那是我一個同學,他比我大兩歲,已經爬到了岸上,看到我後他用力把我拉了上去。上岸後我回頭一看,有兩隻海豚在我上岸的地方不斷地遊。當時我覺得,我踩到的東西可能是海豚。到我念大學時,我才知道,海豚是會救人的。"

這個當年落水的少年就是潘文石。後來他從事野生大熊貓、白頭葉猴等珍稀動物研究工作,但心裏總有一個想法:"如果有一天能研究海豚就好了"。2004年潘文石到廣西欽州,開始觀察、研究這裡的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生存空間面臨挑戰

中華白海豚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最為瀕危的一類海洋哺乳動物,以其數量稀少在1988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保護紅皮書》,被喻為"海上大熊貓"。白海豚屬共有4種,即中華白海豚、鉛色白海豚、花白海豚和西非白海豚,其中,中華白海豚是世界範圍內最為瀕危的一類海洋生物,現存於世界上的中華白海豚只有1000多頭。近年廣西欽州三娘灣出現了中華白海豚。

潘文石是北京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教授,野生動物研究與保護專家。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華白海豚的情況,2004年北京大學在欽州成立了欽州灣中華白海豚研究基地,潘文石負責對中華白海豚的研究工作,也了了自己多年的心願。雖然已年過七十,但他每個月都要抽時間到海上對中華白海豚進行觀察、監測。

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當青春遇到科學 下一代"比爾•蓋茨"會在哪?

(略) 當青春遇到科學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伯克基市會展中心偌大的展覽大廳內,陸楷鈞的展臺顯得非常不起眼。不到4平方米的“攤位”上空空蕩蕩,後面的背板上密密麻麻的印著他的論文摘要、數據表格和幾幅模糊不清的照片,他腳邊堆放著他的書包和一些亂七八糟的塑膠袋,還有兩隻藍色的海豚玩具。偶爾有其他國家的小選手跑過來跟他交換紀念品,他不好意思的衝人家笑笑,用流利的英文說:“對不起,我的東西發完了。”

陸楷鈞今年17歲,是北京五中的高三學生。在參加這次ISEF之前,他和媽媽特意去買了一大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藝品。“我帶來的福娃鑰匙鏈最搶手,昨天就全跟別人換光了。”陸楷鈞指著那兩隻藍色的海豚,一臉自豪的對本刊記者說,“這可不是紀念品,它是我的研究對象。”

和那些熱門的電子工程、電腦科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相比,研究中華白海豚的陸楷鈞在此次ISEF中所屬的“動物科學”只能算是個小眾學科,由此他的展臺也被大賽組委會安排在比較偏僻的角落,但這絲毫也沒影響他的課題受關注的程度。在記者和他閒聊的十幾分鐘裏,先後有數批阿伯克基當地的中小學生觀眾圍過來好奇的打量,而每一次,陸楷鈞都生怕那些比他還小的孩子看不懂他背板上所呈現的專業術語和數據,一遍又一遍的解釋:“這是中華白海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海豚,和大熊貓一樣,它們也瀕臨滅絕。”

陸楷鈞說他從小就喜歡動物,他之所以做會選擇中華白海豚的課題,一是出於興趣,二來則是北京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潘文石教授的指點。潘文石是中國大熊貓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曾為研究大熊貓在野外工作了20多年,甚至被人尊稱為“熊貓爸爸”。前幾年,陸楷鈞在參加一次國內中學生科學競賽時,引起了潘文石的注意。隨後,潘教授為陸楷鈞確定了中華白海豚的研究方向,並指導他完成了對中國廣西省三娘灣海域中華白海豚種群的調查研究報告。

看著陸楷鈞略顯稚嫩和羞澀的面孔,翻著他那篇長達20頁、印刷成冊的英文論文,聽他講起他在暑假裏跟隨廣西北海的漁民出海一個月,吃住在漁船上的經歷,用自己家裏的普通相機拍下中華白海豚出沒的照片,和潘教授一起討論論文修改,並請翻譯公司將其翻譯成英文,當然,所有的這些,都要在業餘時間完成。在某個片刻,你會很難想像,眼前這位滿臉稚氣的高中生,對待枯燥艱苦的科研過程竟會有如此認真和執著的態度。而僅僅是這種態度本身,就足以讓許多專職的科研人員汗顏。

小小科學家 

就像陸楷鈞的展臺一樣,在參加2007第58屆ISEF的1500多名中學生們中間,陸楷鈞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員,絕不是理論最高深、課題最前沿、方法最巧妙、能力最強的一個。但正因為這樣,他反而更具代表性。這些“小小科學家”們究竟有著怎樣的成長之路?從下面的這些側面中,你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來自湖南婁底一中的謝立言自己佈置的展臺就在陸楷鈞的斜對面,和後者相比,這裡要簡潔和冷清得多,她的“攤位”裏除了一把椅子和一個書包之外,幾乎沒有多餘的東西。謝立言的研究課題是“日本醫蛭的趨食性行為及植物驅避劑篩選”,和陸楷鈞的課題同屬“動物科學”類別。問起這位清清爽爽的女孩子,為什麼會對“螞蟥”感興趣,她避而不答,只是笑了笑說:“這種令人討厭的動物其實很有意思,我也是研究了之後才發現的。”

相對而言,張萬對他的研究對象——長江江豚則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據張萬介紹,長江江豚是中國特有的一個獨立的淡水魚種,甚至被漁民稱為“長江河神”。這位華中師範大學一附中的高二學生從小在長江邊長大,耳聞目睹了許多關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的生存困境,由此促成了他研究這一課題的直接動力。(.........詳文請見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du/2007-06/21/content_6271532.htm)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北京大學專家:保護中華白海豚最直接措施是設置魚礁

新華網廣西頻道6月20日電(記者覃廣華)北京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教授、著名動物學家潘文石先生最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對中華白海豚最直接的保護措施就是往海裏放魚礁,使魚有產卵、生存空間,海豚也就有小魚可以吃。

中華白海豚是世界範圍內最為瀕危的一類海洋生物,現存於世界上的中華白海豚只有1000多條。目前,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生存區域範圍是在珠江口和北部灣海域。

潘文石教授目前在北部灣城市廣西欽州建立了一個中華白海豚研究基地,每天對中華白海豚進行觀察、監測。潘文石說,中華白海豚喜歡生活在乾淨的淺海區,以小魚為食。在海裏設置魚礁主要是為魚提供生存、繁衍的場所,這樣海豚就可以捕獲更多的食物。據了解,上世紀70年代,北部灣的欽州三娘灣海域曾經發現過白海豚,而此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當地政府加強了海灣的生態環境建設,三娘灣擁有了良好的淺海地貌和水文條件,逐漸吸引了成群結隊的白海豚重返"娘家",使得北部灣的中華白海豚至今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群體。

據潘文石教授的監測,三娘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超過110頭,這是近年來我國北部灣地區觀測到的最大一群中華白海豚。(完)

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20070617觀察紀錄

地點:彰濱 F 點
時間:2007年6月17日13:30~14:16
觀察者:世主 & John & 台灣生態學會解說員(鈞雅、靜雯)& 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黃素瑤小姐一家四人)
數量:7~10,最佳9,二對母子對
行為:在水道南突堤南側往北游
滿潮時間:早上11點多
(以上修改自世主資訊)
分享:
能夠寫這篇觀測心得,首先感謝秉亨必須一個人當十個人用情況下,我才有了第二次見到白海豚的機會,由於秉 亨6.17突然有要事必須北上開會,因此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黃素瑤小姐一家人預約的白海豚解說活動,只好臨時拜託上過鯨豚概論的生態所研究生鈞雅與我一同 戰戰兢兢上陣。對於聯盟的解說義工及成員(除了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的研究員們)來說,文宣照片上的白海豚,反而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親眼見到白海豚的次 數,大家的經驗值加起來大概兩隻手可以數出來。

我們在早上11點多到達台中港火力發電廠,在解說牌前,有兩位釣客向我們說,大概一個小時前,有一群五隻左右的白海豚往北游去。海面非常平靜,就像一面鏡子,沿岸的風機都停止不動,除了一個很詭異的在規律轉動。海上漂浮的白色保麗龍與旗幟,容易會讓第一次觀測的人誤以為是白海豚。但是親眼見過白海豚後,就容易區分出海豚與漂浮物,海豚出現是充滿韻律的,可以看到清楚的背鰭呈現一個漂亮的弧度出海面,然後下潛,和載浮載沈的漂浮物明顯不同。但若有浪花時,就不是那麼容易分辨海豚與浪花了。

在火力發電廠待半個小時沒見到海豚後(可能只是我們沒發現),接到秉亨來電,轉告世主在彰濱工業區鹿港區F點, 觀測到一大群海豚,我們馬上轉移陣地,開了將近30分鐘30多公里路到達鹿港區F點,到達時,世主說海豚已經往南游去,我們可能看不到了,但抱著既來之則 看之,反正摃龜也不差這次的隨緣心情,走上F點。

世主對我們解說剛剛離我們遠去的白海豚群的狀況,以及昨天他們也在同觀測點看到崙尾水道南堤一小群白海豚的情形(其實我們昨天三個人也在同一地點觀測,只是我們前腳離開,後腳世主就到了,並在同一地點待了十幾分後就看到一小群,只能說天意啊….)

約末13:30左右,John在遠遠遠遠的西南海面又發現了海豚蹤跡,可能是剛剛往南游那群又回來了,我很用力睜大眼睛搜尋還是看不出來,海豚漸漸往我們的方向游來,我們很興奮的往防波堤更南方走,終於用肉眼就可以看到一群用背鰭,用美麗的弧度劃出了今夏西海岸生命力的身影,研究小組預估這群海豚約有八隻上下,當中並有一隻年紀非常小的白海豚,小小灰色身影告訴人們,白海豚生命正延續著,粉紅雪白豚、小灰豚,白海豚家族讓我們呼吸靜止的感動與興奮蔓延著…

我們約在14:16分離開F點,離開時海豚仍沒有遠去,今天的相遇,讓我瞭解,或許之前到海邊看海豚時,海上並不是沒有白海豚,只是我們沒有像John與世主的「神眼」,能夠發現他們的存在,說是神眼,其實也是經驗的累積跟專注力吧。或許之前,海豚都在海上跟我們大聲打招呼,我們只是沒注意到而已。

錄影記錄:
拍了幾張照片,都沒拍到任何影子,是本人拍攝技術不好,不是陳秉亨的Nikon8700相機不好。世主建議用攝影的,果然拍到了動態的海豚,但是拍起來像「惡夜叢林」,有點晃。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20070616~17觀察紀錄

第一天
地點:彰濱 F 點(崙尾水道南堤)
時間:2007年6月16日早上11:36~11:57
觀察者:世主 & John & 世主的父母親
數量:7~10,最佳8,一對母子對
行為:在水道北側突題端出現後慢慢往北游
攝影:無

第二天
地點:彰濱 F 點
時間:2007年6月17日早上10:59~14:16
觀察者:世主 & John & 立文 & 國榮 & 台灣生態學會解說員 & 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
數量:7~10,最佳9,二對母子對
行為:在水道南突堤南側出現後慢慢往南游
攝影:請看附件
說明:
這次拍到許多可鑑定的個體,有TW-19,TW-22, TW-34, TW-28, TW-38,太令人感動了,因為每天都擔心著哪天就看不到她們了,昨天發現這兩三年還活著哪!好想流淚!TW-19今年還新生一隻小灰寶寶,頭大大好可愛哪!好玩的是這群海豚在南堤南側會離開半小時後又回來相同的地點,共出現三次這樣的行為,很有意思!

秉亨不要氣餒,這是幫你看的喲!也幫還沒有來的人與已經來過錯失機會的朋友們!努力看就會看到喔!因為她們一直在那裏等妳們的! :)

世主
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

ps.努力工作中...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保護中華白海豚 廈門首提爆破“半經驗公式”

2007.06.12 廈門在中華白海豚保護上又取得新進展,首次提出了廈門港海域中水下爆破聲壓、藥量和作用距離之間關係的半經驗公式。

記者昨日從廈大海洋係教授許肖梅處獲悉,由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開展的《廈門海域水下爆破等作業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及水聲監測系統的構建》研究,近日通過有關專家評審。

根據該項研究,廈門共在保護中華白海豚工作上取得了三項重要研究成果。

一,是利用先進的水聲數據採集及信號處理、CDMA無線傳輸、客戶/伺服器模式資訊服務技術自行研製開發了一套國內首創的“水下爆破遠端水聲監測系統”。

二,是研究得出水下爆破衝擊波對中華白海豚致死致傷的最小聲壓峰值(最小聲壓級)門限,首次提出廈門港海域中水下爆破聲壓、藥量和作用距離之間關係的半經驗公式。

三,是在理論研究基礎上,自行研製一套水聲信號驅趕裝置,取得重要的技術參數。

據介紹,這三項成果將被直接應用於白海豚保護的實際工作中:一方面為主管部門確定水下爆破時中華白海豚的安全距離提供了科學依據;另一方面有利於加強對水下爆破工程的全天候監管。

公開資料顯示,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有“水上大熊貓”之稱,廈門海域是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之一。

近年來,隨著廈門及周邊海域海洋工程項目的增多,對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物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 (記者 張志鵬)

2007年6月9日 星期六

台灣的白海豚嚴重瀕臨絕種!(WDCS新聞中文版)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族群,其一分布於台灣西海岸沿海,目前正掙扎著求生存。

網具纏繞、沿海棲地的劣化及數種工業污染、農業及未處理的家庭污水皆嚴重威脅其個體並對個體增加累積性的負荷,此重要海豚族群的未來生存正遭受各種威脅。

中華白海豚於近淺海區出沒,通常高密度分布於出海口附近。其地理範圍擴及印度及西太平洋海域的臨海地區,由南非西部至澳洲北部及大陸東南部。常見以小型群體出現,且顏色由黃至粉紅色甚至全白或淺灰色都有;白海豚同瓶鼻海豚具有細長之吻部,並且有基部寬,向後傾斜特徵之背鰭,牠們的名稱(又名:印太平洋駝脊海豚)也透漏著其有肥胖之”駝峰”—這種特徵在西部白海豚族群中顯而易見。

2002年由王愈超博士首次發現這群在台灣西部沿海分布的中華白海豚,王博士是國際鯨豚保育協會WDCS特聘研究員。由於白海豚偏好淺水及具有淡水補注的生活環境,因此在這個範圍中通常只見小型群體分布。這個區域的族群具有地理上及基因上的獨特性,因此與海峽之隔的大陸廈門白海豚族群不同。台灣這種相似的白海豚族群正面臨被滅種的危機。

根據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這種海豚已經與遭遇相同之物種受到最高層級的保護。然而,工業開發之增加,不永續之流刺網網具及其他干擾因素,持續對剩餘不多的個體加注強大之生存壓力。

WDCS已函文給台灣政府機構要求各級單位正視海豚滅絕的危機,並鼓勵台灣政府官員肩負起對於白海豚第一線關注及實質保護的責任,並對其他野生動物及生態環境比照對待。

參考來源: 台灣反湖山水庫聯盟成員、國際鯨豚保育協會(WDCS)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Taiwan’s humpback dolphins - dangerously close to extinct

2007/05/21 下午 05:16:28
http://www.wdcs.org/dan/publishing.nsf/allnews/90661AD60D5C8CFC802572E20059691C
A population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Sousa chinensis, living in near shore waters off the west- central coast of Taiwan is engaged in a desperate struggle for survival.

Entanglement in fishing nets, degradation of coastal water habitats, and pollution from several sources including heavy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untreated municipal sewage are all serious threats that individually and cumulatively threaten the future of this important population of dolphins.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occur primarily in shallow, near shore waters, often with the highest densities found near river mouths. Their geographic range extends throughout the coastal waters of the Indian and western Pacific Oceans, from South Africa in the west to northern Australia and southern China in the east. Typically found in small groups, they can vary in colour from yellow to pink to almost white to medium grey; and like bottlenose dolphins, they have a long, slender beaks. They have a broad-based, backwards sloping dorsal fin and as their name implies, they have a fatty “hump” on which the dorsal fin sits – this is more pronounced in those foun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ir distribution.

The small population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was discovered in 2002 by Dr. John Wang, a WDCS funded researcher. Due to their preference of shallow waters and their dependency on a freshwater input,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are generally found in small populations throughout their range. This population therefore is geographically and thus genetically, isolated from the closest population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found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Xiamen, China. This “closed” population of dolphins are in danger of being wiped out.

Under the current Wildlife Conservation Law of Taiwan the dolphins are already included with those animals which require the highest level of protection, however, increas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nsustainable driftnet fishing and other factors continue to put enormous pressure on the last few remaining individuals.

WDCS has written to the authorities to urge th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in Taiwan take the high risk of extinction of these dolphins seriously and encourage the authorities responsible to provide high priority attention and real protection to these internationally important dolphins, and to other wildlife and their environment.

Useful link: http://taiwansousa.blogspot.com/
Source: Taiwan National Coalition Against the Hushan Dam / WDCS
WDCS is the global voi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whales, dolphins and their environm

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中華電力在大小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議將導致不能接受的破壞

2007年6月7日香港立法會將於6月13日,就可持續漁業及保護大小鴉洲的海洋生態環境作出動議辯論,世界自然基金會特別在動議辯論前再次表明反對中電在大小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計劃。就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問題,本會發現於2006年至2007年期間,三個採用類似技術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計劃被美國政府官員否決,駁回的理由與本會提出的關注非常接近。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梁士倫博士表示:「中電去年九月提出在大小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議引起強烈的公眾反對聲音,原因是有關區域早獲香港政府認可為海岸公園,以保護受威脅的中華白海豚的生境和作為豐富的海洋資源的孕育地。」環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於四月初批准中電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下稱「環評報告」),但於大小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將破壞該區的海洋環境,違背了認可大小鴉洲海岸公園的理念和原則。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幹事鄺力存博士指出:「香港政府在不同項目上,並沒有採取劃一的環保標準。政府絕不會批准在現時任何一個海岸公園內興建這種具殺傷力的接收站。倘有關當局容許在日後將發展成海岸公園的區域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即等同貶低闢建海岸公園以作為海洋生物庇護所的理念。這項工業設施的運作將不斷進行挖泥活動、行駛大型船隻、持續殺害每年數以百萬計的魚苗和魚卵,以及於海水加入氯,常識告訴我們這類設施不能與需要保護的海洋環境共存。」因此,本會並不能接受環保署認可環評報告的決定;而近期於美國發生的相關事件亦支持本會的立場。

2007年5月18日,美國加州州長亞諾舒華辛力加否決了一項在加州西岸Cabrillo Port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議,原因是建議的氣站太接近(12.5英里以外)一個國家海洋庇護所(National Marine Sanctuary),而該州相信「BHP所建議的海水氣化系統將影響大量魚卵、魚苗和其他浮游生物...」。2006年,阿拉巴馬州和路易士安娜州政府亦拒絕接受電力公司嘗試採用開放式熱能循環轉換系統的技術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兩項申請,另有一位申請人亦轉而使用另一個系統。

鄺力存博士指出香港的情況更為嚴重:「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較有可能承受大量魚卵及魚苗死亡的衝擊。但本港的漁業已瀕臨崩潰,而環評報告亦未能充分解決開放式熱能循環轉換系統可能帶來的影響。」

全球並無任何一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建於海岸公園內。如果政府在本港回歸十週年這個時刻,批准中電在回歸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大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定必會令香港成為國際笑柄。中華白海豚的生存正受到各種累積影響的嚴重威脅。上星期亦有傳媒報導指出,海豚因為生境內海上交通增加而再受到威脅。

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本會相信使用更潔淨的能源,能有助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們亦支持使用天然氣,以改善情況。然而,中電在過去數十年都是本港最大的空氣污染來源之一,並一直積極向政府施壓,容許其透過破壞其他環境,以解決自己製造出來的問題。有關當局應制訂一個對社會整體有利的解決方案,能改善空氣質素之餘,又不會危害到本港令人羨慕的豐富海洋物種。

立法會即將就此議題進行動議辯論,故本會懇請立法會議員和香港公眾在默許這個嚴重破壞我們下一代的美好環境的建議前,必須三思。

自然基金會反對大小鴉洲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立法會下星期三會動議辯論可持續漁業發展 , 及保護大小鴉洲的海洋生態環境, 世界自然基金會促請立法會議, 關注中電在大小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計劃.

基金會指, 接收站在運作時, 會抽取海水及挖泥 , 又有大型船隻行駛 , 估計每年會殺害過億的魚苗和魚卵 , 而由於海水要加入氯氣, 而破壞生態環境, 他們指, 大鴉洲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 , 促請漁護署盡快落實原先建議, 將大鴉洲列為海岸公園, 以保護該處水域.
07/06/2007 4:45 PM
Source: Metro Broadcast Corp Ltd - Copyright 2007

廣西環保局長:廣西不會以犧牲環境來發展北部灣

中國新聞網 (2007-06-07 02:11)
  中新社南寧六月六日電(記者 蔣雪林)廣西環保局局長梁斌今天在此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廣西不會以犧牲環境來發展北部灣。

  北部灣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是中國最潔淨的地區之一,這是北部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梁斌說,隨著北部灣經濟區開發的大力推進,加上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口的湧入,城市規模的擴張,勢必給北部灣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

  “但是廣西絕對不會以犧牲環境來發展北部灣,我們將加大北部灣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堅決杜絕先污染後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狀態,從源頭上防止污染,提高企業准入門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科學布局產業,大力引進規模大、技術先進,有治理污染能力的企業,千方百計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環境友好、生態良好的‘綠色經濟區’。”梁斌說道。

  梁斌介紹,欽州為了保護珍貴的中華白海豚和優美的臨海環境,環保不過關的項目一律不給上。對符合環保標準的項目,也要從高從嚴。落戶欽州的中石油項目,原定以二級標準排放廢水,最終實施時將標準提高到一級。在防城港市,外地有一個較大的項目想進來,但要毀掉一片紅樹林,市領導獲知後堅決表示:項目寧可緩進或少進,但紅樹林一棵都不能少!在擁有著名海灘的北海市,空氣質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這里的開發有一個不變的原則:“不管引進什麼項目都要以保護這片沙灘為前提。” (完)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廈門PX項目貸款可能造成呆賬 是場不對等的博弈

PX局:一座城市與一個化工項目的週旋
在民意激蕩下,有關方面決定緩建“PX項目”。然而,爭論並沒有因此而停息:緩建,遷址還是停建?各方利益主體都有著不同的選擇。官方聲稱“PX項目”已在“更大範圍內進行區域規劃環評”,但圍繞著PX項目環評及區域規劃環評等問題,如今依然是迷霧重重。

“福建PX項目,廈門市政府已經正式宣佈先暫時停止建設。”6月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說,該項目將進一步聽取廣大群眾及各方面專家的意見。

此前,廈門市政府也分別於5月30日和6月1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強調了決定對PX項目進行緩建。

所謂PX項目,是指廈門在2006年引進的一個化工項目。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額達108億元,投產後其與配套項目年工業產值可達800億元。

項目主營方騰龍芳烴(廈門)有限公司(下稱騰龍芳烴公司)公開的資料顯示,項目主要產品是對二甲苯(PX)(80萬噸/年)、鄰二甲苯(OX)(16萬噸/年)和及苯(BZ)(22.8萬噸/年)等。

據了解,PX項目投資方為台資翔鷺集團。2006年11月17日,該集團旗下的關聯企業騰龍芳烴公司年產80萬噸的PX項目與翔鷺石化年產150萬噸PTA(對苯二甲酸)二期項目正式開工。

“這是廈門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對提升海峽西岸石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擴大當地經濟總量具有重要意義。”在動工典禮上,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丁國炎在致辭中如此表示。

廈門本地媒體普遍認為,PX項目意味著一個世界級的“石化巨人”在當地崛起;依據翔鷺集團的規劃,這預示著中國第一條由台資整合的石化產業鏈將因此完成。預計到2008年底項目建成投產後,翔鷺集團將與中石化、中石油和中燃集團並列成為中國石化產業“四巨頭”。

事實證明,翔鷺集團還未躋身中國石化產業“四巨頭”之前,其包括PX項目在內的化工項目即引起普遍爭議。

尤其是近一個月來,廈門乃至全國多方人士通過各種平臺闡發意見,關於PX項目的爭論被推到高潮。

遲到的緩建決定

呼籲PX項目必須緩建,在今年兩會時期就已有強烈呼聲。

今年3月,中科院院士趙玉芬等105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關於廈門海滄PX項目遷址建議的提案”。

提案的一個核心理由,即PX項目離居民區(市區)太近,如果發生洩露或爆炸,廈門百萬人口將面臨危險。

在提交提案之前,趙玉芬等人早已經與廈門官方進行了互動。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2006年11月,趙玉芬、田中群、田昭武、唐崇悌、黃本立、徐洵6位院士聯合署名的反映信曾遞交給廈門市委書記何立峰。

12月上旬,趙玉芬直接分別給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和省長黃小晶去信反映,提議將PX項目遷出廈門,在福建省範圍內重新選址。

2007年1月6日,趙玉芬、袁東星等人與廈門官方有關人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當天中午,除了趙玉芬、田昭武、袁東星等5名專家外,政府人士有市委書記何立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丁國炎,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徐模,市委常委、海滄區委書記鐘興國以及市委辦副主任徐國慶,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德賢,市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市規劃局局長趙燕菁,市環保局局長謝海生和市外資局局長孫希有。

眾專家闡明,其並非反對PX項目,但從毒性、危害性等角度考慮,“從科學角度看現址顯然是不合適的。”

廈門市政府並未接受這些專家的意見。

不對等的博弈 2007年3月14日,國家環保總局環評司司長祝興祥會見了“關於廈門海滄PX項目遷址建議的提案”的代表。但其表示環保總局對此無能為力,因為經過國家發改委批准的項目,環保總局在“遷址”的問題上沒有權力。

為了履行對政協委員提案進行回復的程式,國家發改委調查組在工業司副司長李寧寧的帶隊下,于4月份對PX項目進行了實地調研。

5月15日,趙玉芬等人的提案得到了回復,國家發改委“沒有讓廈門PX項目停建或遷址的意思”。

趙玉芬等人的提案在兩會期間被媒體公佈以後,PX項目開始進入公眾視野。

然而,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是,在提案公佈之前,廈門市海滄區的居民就因包括PX項目在內的化工區規劃,以及因此而引發的各種問題不斷向有關部門反映。

海滄區居民的抗爭,在PX項目開工後即表現得更為活躍與頻繁——最初的方式,即是向有關部門就海滄區的環境污染、化工項目的規劃等問題進行舉報。

在記者得到的10多份署實名或署“海滄居民”的舉報信、投訴書中,居民們表達了他們心中的不滿。海滄居民的意見,大致可分為4種。

第一、海滄區作為廈門建設“海灣型城市”的重點城區,在政府號召下眾多市民在此購房置業,不應在此興建大型化工項目。再者,此處也是中華白海豚、白鷺等珍稀動物重點保護區。 第二,包括翔鷺石化一期工程等高污染企業,其排放的廢氣和廢水對當地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第三,PX項目和翔鷺二期PTA項目的選址,與廈門市海灣型城市新城區建設規劃相悖,市民要求對這兩個項目進行重新審核。
第四,該區對於環境監測的各種數據,公眾無法知曉,化工企業的污染情況無法接受公眾監督。

一名郭姓居民,在投訴書中如此說道:廈門市海滄區的居民,每天都在“享受”著翔鷺的工業廢氣,污水廠的臭氣和將來的騰龍,生活大受影響。海滄作為廈門市的副中心,規劃居民50萬,現居住20萬的居民區,卻籠罩在嚴重的環境污染之中。翔鷺和還有建設中的百億元之巨的初級化工企業騰龍。距離居民區最近僅僅一墻之隔,最遠也不過2公里—3公里,我們能不擔心嗎?

“希望有關部門能為我們用事實說話,拯救我們的生存權。”在一份投訴書中,海滄居民如此呼籲。“通過正常渠道反映,幾乎看不到什麼效果。”一黃姓市民對記者說,他們與相關部門的力量對比懸殊且“渠道不暢通”,此時惟一的辦法,就是上網路論壇發表帖子,以期引起相關部門及人士的關注和重視。

趙玉芬委員的提案,使這些居民的意見獲得了上呈的機會。而隨著提案並沒產生任何實質效果的消息甫一公佈,關於PX項目的議題即獲得了更為廣泛的關注。

5月份,一份在境內合法銷售的港媒雜誌,因發表了一篇題為《廈門:一座島城的化工陰影》的報道而被廈門有關部門收繳。5月24日,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東方週刊》刊發文章《百名政協委員難阻廈門百億化工項目》,其中披露了政協委員無法改變PX項目現狀的一些細節。 這兩篇報道,引起了各方人士的熱議。廈門市民(海滄居民)與PX項目之間的博弈,以及PX項目存在的各種問題由此逐漸浮出水面。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學者沿途講解 環保遊學 走向玉山原始林

中國時報 更新日期:2007/06/02 10:06

【林倖妃/台北報導】看引發爭議的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園區、到沿海看中華白海豚,再到玉山尋找心靈原鄉!台灣生態學會要帶領學生以徒步方式,在台灣展開環保遊學,從開發最嚴重的中部地區走到最自然的玉山原始林,沿途還有教授學者充當導遊解說,15天旅程卻只要6000元。
每年夏天暑假還沒開始,國內就開始瘋遊學或到國外旅遊,連青輔會也推出「遊學台灣」團;台灣生態學會不同於其他旅遊型態,推出以環保為訴求的新型遊學團。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陳秉亨表示,生態學會去年推出全國環島環境苦行,參加者從8歲到80歲都有,更有36人堅持走完全程,看到大家為保護環境展現堅強的毅力,今年決定主打學生團,推出「台灣人心靈原鄉之旅-聖山朝聖」。
陳秉亨說,此次活動設計兼顧知識性和旅遊,感性與理性兼容並蓄,不同於去年的環島方式,今年則改採「垂直」走法,先從台灣近年重大開發案集中的中部沿海,到中部地區後再循新中橫到玉山,在上玉山前,有意參加者可以從任何一段加入旅程。
沿途除一路探訪中部科學園區、彰工火力發電廠和八輕、台塑大煉鋼廠預定地、湖山水庫預定地,還會到彰化雲林沿海探望保育類的中華白海豚,並循著新中橫沿線,了解國土復育議題,更難得的是靜宜大學生態學系教授陳玉峰和楊國禎會沿途解說,幫助參與者了解玉山,而不是走馬看花。
此次環保遊學團設計共15天,從6月28日到7月12日,每人要6000元,但須先經過體力測驗,報名電話04-26328001分機17054。

2007年6月2日 星期六

中華白海豚 生育海域可能在嘉義


中華鯨豚協會榮譽理事長、台大教授周蓮香(右二)昨日下午率研究調查人員調查中華白海豚,並訪談漁民。(記者蔡民一攝)

學者根據出海觀察研判
〔記者蔡民一/布袋報導〕中華鯨豚協會決定在嘉義海域調查研究台灣海域罕見的「中華白海豚」,三十日率員至布袋沿海訪談漁民的台大教授周蓮香,根據曾出海觀察紀錄認為嘉義沿海海域可能是中華白海豚的生育海域。

若經費許可將展開調查
中華白海豚原名印度太平洋駝背豚的海豚,生活在熱帶、溫帶沿岸水域,主要出現在印度洋、南中國海。根據中華鯨豚 協會資料,成體雌中華白海豚身長約二點五公尺,成體雄中華白海豚約三點二公尺,喜歡棲息在有紅樹林的沼澤河口區,性情活躍,但不會隨船前進,不易靠近觀察,在台灣海域數量並不多,相關研究資料缺乏,因此鯨豚研究人員近年來持續對中華白海豚展開研究調查。
去年中華鯨豚協會曾南下嘉義海域進行初步調查,決定自今年起將嘉義海域列為中華白海豚研究調查海域,中華鯨豚協 會創會理事長、目前擔任榮譽理事長的台大教授周蓮香,昨日由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協會理事長蘇銀添陪同,率研究人員赴布袋沿海地區對漁民進行訪談。漁民表 示,曾看過中華白海豚蹤影,不過近年來看到的數量及看見的次數不多,偶而在出海收成牡蠣、捕魚時會看到中華白海豚的蹤影。
周蓮香指出,去年曾在嘉義沿海海域進行初步觀察,發現有四隻海豚媽媽帶著幼豚蹤影,初步研判嘉義沿海海域有可能是中華白海豚生育地,嘉義沿海海域值得作為中華白海豚的研究調查海域,自今年起若經費許可,將在嘉義沿海海域展開為期三年中華白海豚研究調查。
漁民質疑愈來愈少見到中華白海豚是否與沿海魚類資源缺乏、食物來源減少有關?周蓮香認為台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原本就不多,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釐清是否與食物來源減少有關。

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廈門上萬市民遊行 抗議當局建污染項目








6月1日,上萬廈門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當局建設高污染的PX項目(本文所有圖片均由被採訪者提供)

【大紀元6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報導)6月1日,上萬廈門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當局建設高污染的PX項目(PX就是對二甲苯,屬危險化學品和高致癌物,對胎兒有極高的致畸率)。據目擊者表示,廈門當局最初採取強硬措施未果,之後不得不採取被動配合的姿態,因此沒有發生大的衝突。

據悉,當局事先已知道遊行的消息,因而動用了各種行政手段威懾學校和機關,不許員工參加。當地媒體也接到「不准報導」的通知。雖然如此,仍然有上萬市民參加。有分析人士指出,這說明,傳統的控制群眾的方式在現有的信息技術條件下已經失效。

據遊行參加者介紹,遊行自上午9點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分別到市政府、火車站、環保局、廈門大學等地。上午9點開始,就有數百人在廈門市政府門前打橫幅喊口號,「保衛廈門,拒絕污染」,「抵制PX,保護鷺島」……被數百武警圍住。

而更多的人參加了在市區主幹道上的遊行,沿途群眾紛紛加入,也有一些上班途中的人從公交車或出租車上衝下來加入,隊伍越拉越長,不少民眾手上綁著黃絲帶,沿途很多人派發打印好的標語和絲帶,隊伍高喊口號,「愛護廈門人人有責」,「要停建,不要緩建!」等。



據參與者介紹,上午10點左右,遊行人數已高達一萬。不少是公司全體出來參加,算出勤。沿途汽車長鳴呼應,市民鼓掌加油,還不斷有市民送水進來。

11點半左右,遊行隊伍被警車阻止,現場發生衝撞,有人受傷,群眾激動的喊「反對暴力」,武警數度被衝散,隊伍繼續前進。

中午時分,幾乎所有人匯聚於市政府門前,高喊「為人民服務」,遊行隊伍衝破了警察如抗洪般的人牆。武警再築人牆,死守政府大門,雙方處於僵持中。

人群整齊響亮的喊著讓廈門市委書記何立峰下台等口號。「何立峰,出來!何立峰,下台!」 「現在的口號是不要緩建!必須停建! 」「保衛廈門!」「PX必須停止」「反對暴力」……
不少上班族午休時間也趕來,人越來越多。市政府之後發了一個新聞稿,說「環評要半年」,「希望大家以正常渠道反映情況」。警察和武警似乎已經放棄了,大多數默默地分步在人群中。
下午2點之後,大約兩千人繼續遊行去廈門大學。途經環保局時高喊口號:「保衛廈門,拒絕污染!」「保衛廈門,加入我們!」。隊伍中多了很多穿校服的兒童,過往不少車輛鳴笛致意,以示支持。

據悉,當局事先已經知道此次遊行活動,並採取了各種手段意圖阻止。

有學生透露,幾天前,各系輔導員均和學生談話,校方還召集學生機構以及社團負責人談話,禁止學生加入遊行。還有廈門大學學生透露:收到通知,凡是去參加遊行的學生,一律開除學籍。公務員,黨員,凡是本人,或者是家屬,凡是去散步的也一律開除黨籍。

對於此次遊行的情況,不少民眾表示:這次上街的民眾表現得非常理智,不僅沒有任何的過激行為,走過的地方也沒有留下垃圾,經過醫院時還自動保持安靜,表現出非常高的民主素養。

幾天前,有網友爆料,近日,上百萬廈門市民都在轉發一條相同的短信《反污染!廈門百萬市民瘋傳同一短信》,反對該市正在興建的一個化工項目。後來運營商介入,此類短信遭廈門通信部門屏蔽過濾。當地政府在壓力下作為「緩建」該項目的聲明。但據民眾反映,該項目並未停建。
該短信說:「翔鷺集團合資已在海滄區動工投資(苯)項目,這種巨毒化工品一旦生產,廈門全島意味著放了一顆原子彈,廈門人民以後的生活將在白血病、畸型兒中度過。我們要生活、我們要健康!國際組織規定這類項目要在距離城市一百公里以外開發,我們廈門距此項目才十六公里啊!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見短信群發給廈門所有朋友!」

該短信結尾說,「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行動吧!參加萬人遊行,時間六月一日上午八點起,由所在地向市政府進發!手綁黃色絲帶!見短信群發給廈門所有朋友!」

據悉,廈門PX項目中心地區距離廈門市中心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鼓浪嶼均只有7公里,距離擁有5000名學生(大部份為寄宿生)的廈門外國語學校和北師大廈門海滄附屬學校僅4公里。不僅如此,項目5公里半徑範圍內的海滄區人口超過10萬,居民區與廠區最近處不足1.5公里。而10公里半徑範圍內,覆蓋了大部份九龍江河口區,整個廈門西海域及廈門本島的1/5 。而項目的專用碼頭,就在廈門海洋珍稀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的珍惜物種包括中華白海豚、白鷺、文昌魚。
(http://www.dajiyuan.com)
6/1/2007 11:17:54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7/6/1/n1730393.htm